黄河源头大批消失湖泊重现高原
2006-10-04
经过3年多的治理,黄河源头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及湖泊水量增加,生态系统开始显现恢复迹象。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源头地区水土流失以及草场退化程度都很严重,植被的破坏导致草原水涵养功能减弱,源头来水不断减少,生态系统日益恶化。

    据监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黄河上游连续十几年出现枯水期,年平均径流量减少22.7%,源头数次断流,大批湖泊干涸。

    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2004年7月,记者在这个县采访时发现,当地90%的湖泊已经消失,大片草原沙化或成为“黑土滩”,鼠害猖獗。

    9月22日,记者在两年前采访过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斡勒唐青草原见到,深秋的草原一片金黄,茂密的牧草吸引了很多野生动物前来觅食,在大约5公里的路段上,记者见到了6群、30余只藏野驴和藏原羚,其中5只藏野驴与一户牧民的定居房仅有200米的距离,路边不远的湖泊里游弋着黄鸭等水鸟,危害草原生态的鼠兔、旱獭的数量也比往年减少了不少。

    黄河水利委员会玛多水文勘测大队负责人梁海青告诉记者,监测资料显示,从2005年6月,黄河源头地区降水量开始增加,黄河水位开始上涨。至今年7月,黄河上游湖泊鄂陵湖水位达到历史最高值。

    因为黄河水量不足,建成于2001年的玛多县河源水电站于2003年1月被迫停止发电,随着黄河水量的增加,而今这座水电站也恢复了正常运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玛多县曾经大批消失的湖泊也重现高原,目前已经恢复到了3800余个,接近了历史水平。

    玛多县副县长扎洛说,自2003年以来,这个地区先后开始推行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通过移民搬迁、禁牧封育、人工增雨、以草定畜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玛多县的生态得到了部分恢复,生态保护工程开始逐渐显露效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