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再拉响"毒垃圾"警报
2006-09-29

两只非洲秃鹳站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内一处堆积如山的垃圾堆上。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8月,一共造成7人死亡的非洲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洋垃圾的关注。其实,洋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有毒废物5亿多吨,大部分产生于工业发达国家。

  通常,这些洋垃圾中的80%漂洋过海,被运送到法规相对不严、处理费用相对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可以说,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显示的只是冰山一角。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8月的一个早晨,荷兰托克公司委托科特迪瓦一家企业在该国经济首都阿比让倾倒了500吨垃圾。很快,阿比让许多居民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阿比让的居民区附近有几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这里的居民已经对一船又一船倾倒在他们家附近的碎玻璃、腐烂食品和废旧医疗用品习以为常,孩子们也习惯在垃圾填埋场里寻找可以用来卖钱的铜线和铁钉。但是,这次的垃圾明显不一样。“这种气味很难形容,介乎臭鸡蛋和臭水沟的味道之间。”当地居民形容说。

  最终,这批毒垃圾在阿比让引发的环境污染导致了7人死亡,成千上万居民感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由于对事件反应缓慢而引发众怒,科特迪瓦过渡政府最终集体辞职,内阁中对毒垃圾事件负责的部长被“清理”。

  这次荷兰托克公司在科特迪瓦倾倒的垃圾,据称是在清洗一艘希腊货轮的油箱时产生的,里面包含了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有很浓的臭鸡蛋味道,被视为“神经毒剂”。

  专家指出,如此明目张胆地在非洲国家倾倒化学垃圾的情况近年来已经很少见。“我们以为西方国家向贫困国家转移有毒垃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很盛行,但在非洲国家的杜绝西方毒垃圾的决心和努力下已经得到有力遏制。”国际环保组织的海伦·皮尔维尔说。

  本报综合报道 在上世纪80年代,非洲国家是欧洲垃圾的最大集中处理地,带有放射性和毒性的垃圾也被偷偷地转运到这里。1987年,一艘来自意大利的船只在尼日利亚的科科滩卸下一船化学垃圾,负责处理这些垃圾的工人们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化学灼伤,有的人部分肢体瘫痪,有的甚至出现呕血的症状。

  症结:处理费用差价巨大

  针对这种西方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毒垃圾的做法,联合国有关部门在1992年通过《巴塞尔公约》,规范有害垃圾的处理,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有毒垃圾。世界上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已经签字同意履行此公约,但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拒绝在公约上签名。随着《巴塞尔公约》的通过和履行,西方毒垃圾向非洲转移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至今为止,由于处理垃圾费用的巨大差价,仍有许多国家希望将本国的毒垃圾运到国外处理,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为了牟取利润,甘愿充当西方的“垃圾中介”。

  据统计,在美国和欧洲处理一立方米的垃圾需要花费380美元到634美元,而在非洲,垃圾不需要经过处理就直接被送到垃圾填埋场,所以花费只为原来的十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

  有专家表示,在西非沿岸常常停满了装载着集装箱的货轮。这些在美国和欧洲沿岸城市签署了不卸载条款的货轮上,装满了报废的电脑、污水和医疗废弃设备。一些商人、贪污腐败的官员和公务员勾结起来,为了小量的利益接收了这些毒垃圾,然后将其随意地丢弃在海岸线和垃圾填埋池里。

  电子垃圾危害更大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每年全球有200万吨到500万吨的电子产品被淘汰。

  另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淘汰2000万台电脑。在这些电子垃圾中,只有不够10%的产品有再利用的价值,50%以上的电子垃圾被运往第三世界国家。

  本报综合报道 有法国环保组织表示,过去,发达国家运往国外的垃圾一般是旧轮胎、报废汽车和废旧电脑;而有一点利用价值的垃圾,例如铜电线和金属片等,就会输送到亚洲发展中国家,剩下的就被送到非洲。

  而在今天,电子垃圾——例如手机、电脑和打印机等逐渐成为了西方向非洲和亚洲转移的主流垃圾。随着西方国家电子技术的提升,产品的成本开始下滑,现今人们慢慢形成了一种观念——新潮的电子设备只是一种时尚的消耗品。这使得电子垃圾成灾,如何处理电子垃圾成为发达国家头痛的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每年全球有200万吨到500万吨的电子产品被淘汰;另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淘汰2000万台电脑。在这些电子垃圾中,只有不够10%的产品有再利用的价值,50%以上的电子垃圾被运往第三世界国家。

  尼日利亚的港口每个月大约迎来500个集装箱,里面装着的约40万台被发达国家淘汰的电脑将会在这里被改装。但是,能够循环利用的电脑只占总数的25%,剩下的只能送往垃圾填埋场。

  由于电子垃圾里包含着镉、铅、汞和其它有毒物质,它们将会对环境造成可怕的威胁。“在整个非洲,烧垃圾是很常见的事,而燃烧电子垃圾的后果将十分危险。”来自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的沙拉·威斯特维特说。该组织致力于监控有毒垃圾的交易。

  此外,在尼日利亚,许多孩子光着脚在垃圾填埋场里寻找可以用来卖钱的铜线和铁钉,有人担心,这样长期下去的话,电线外层的橡胶一旦老化破裂,里面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就会释放到空气中。

  “电子产品是零售业内流通得最快的领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负责人里兹·帕克斯表示,“我们希望消费者有环保意识,考虑他们是否真的需要最新的电子产品,同时也要考虑那些被他们淘汰的产品该如何处理。”

  毒垃圾下落何在?

  2005年,欧洲18个口岸发现即将运往国外销毁的垃圾中有47%不符合法律规定。(一国际环保组织)

  1993年,跨国处理的垃圾数量为200万吨;2001年,跨国处理的垃圾数量已经上升至850万吨。(联合国)

  英国家庭每年共淘汰9300万件的电子产品,平均每户家庭淘汰4件电子产品,而这些垃圾多数被转移到西非国家和印度等。(欧洲电气设备循环工业委员会)

  目前英国有2000万台手机过剩。(欧洲电气设备循环工业委员会)

  从明年夏天起,电子设备的生产商和进口商要自己负责收集和处理过剩的产品。(英国环境、食品及乡村事务部)

  除了能够循环使用的电子产品,其它有毒废品一律不得运往国外销毁。(英国环境、食品及乡村事务部)

  《巴塞尔公约》

  《巴塞尔公约》的正式名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92年5月正式生效。已有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这项公约。《巴塞尔公约》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要求各国把危险废料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保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 

21日,来自法国的垃圾清理专家在阿比让清理毒垃圾。

今年6月8日,空气污染情况严重的南非开普敦被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下。

环保组织把一大堆电子垃圾堆积在惠普公司欧洲总部门前抗议。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