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马丽 赵景然报道)9月23日,“2006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的记者们踏上了寻访白梭梭的路。10辆越野车颠簸了近3个小时后,我们进入了广袤的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拔240~260米的艾比湖洼地,是第四世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才形成的艾比湖洼地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82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和面积最大的白梭梭林。
保护区由南北两面向中央和西部倾斜,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在这里汇集注入艾比湖。因此,此处地下水丰富,部分地区形成小湖泊。如鸭子湾风景区是因几条河流汇集而形成,该景区因野鸭及鸟类栖息较多、环境独特而得名。甘家湖保护区梭梭、红柳、胡杨顽强生长,形成茂密的林带。林下还有110多种荒漠树种、野生植物,是有效阻档阿拉山口常年肆虐的烈风和艾比湖盐沙东下的一个天然屏障,维护着绿洲生态平衡。
甘家湖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保护区内现有100多位护林员。每年国家投资100多万进行保护区的维护和研究。但是,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保护区正面临着一些被破坏的危险。
首先是当地牧民的破坏。保护区内非法放牧、采挖大芸和砍伐梭梭的行为屡禁不止,使该保护区近年来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放牧对幼苗,对更新有影响。一些自然落种的树种、草种的幼苗被牛养啃掉了,影响了树的更新。这些牧民放牧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没有办法管理,如果让其定居,需要大量的经费。
另外,就是上游水量的减少,使土地变得干旱,对白梭梭的存活构成威胁。奎屯河是一条从甘家湖上游城市奎屯流经梭梭保护区的河流。历史上古尔图河、四棵树河汇入奎屯河后流经甘家湖地区,甘家湖的湿地面积广大,故而孕育了大片原始白梭梭林。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处在上游城市的乌苏、奎屯随着经济的发展,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都不再有地表水流入甘家湖,持久的干旱,使得保护区的植被岌岌可危。由于得不到水源补充,白梭梭的生长速度变得非常缓慢,一棵约2米高白梭梭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一旦大面积枯死,重新恢复将极为困难。
据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艾比湖生态局部性恶化,必然引发全局性生态问题。入湖水量减少,湖面急剧干缩,大面积干涸湖底盐漠化,湖周沙漠扩展,在阿拉山口强劲大风的肆虐下,将会成为风沙的重要策源地,形成扩散性沙尘暴和浮尘灾害,危及整个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威胁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运行,因此保护和建设艾比湖生态环境已成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牧民从保护区迁移出来,如何才能跨流域进行调水。据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胡晓东介绍,目前,自治区已经成立了专门小组对白梭梭保护区进行专门管理,并且,成立了水利协调小组,协调全区的用水资源,注重生态保护,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转自:(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