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华夏文明增加三千年
2006-09-22

     刷新六项“中国之最”

  经考古专家20多年发掘、整理和研究,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主持大地湾考古发掘报告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副研究员日前在遗址现场对记者介绍,展示大地湾遗址考古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考古发掘报告最近已全部完成,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即将正式出版。这份权威考古报告将向世人宣告,拥有六项中国考古之最的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郎树德说,大地湾六项考古之最包括农业、制陶、文字、建筑、绘画等关系中华文明进程的诸多方面。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湾一期出土的碳化黍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时代相近,它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黍,然后才是粟的推广。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画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层建筑,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的水泥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其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大地湾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大部完好的地面,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据考证,此前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惊人的发现还只是大地湾遗址总面积1.34%的发掘成果。郎树德感叹:“大地湾是一个远古文化遗存的巨大宝库,现在才只是打开了它的大门。”

     盘古开天第一画

  大地湾地画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掘编号为F411的房基遗址时发现的。这幅黑彩画面,人物轮廓由线条醒目地勾勒出来,其头发、躯干、四肢以平涂手法表现,体现出绘画的粗犷原始特点。人体各部位比例基本匀称。人物双腿交叉,身后却增添了长长的尾饰,使画面呈现出神秘怪异的风格。长方形黑框内的两个动物形象相似,头部有触角,躯体上有横纹,且有多对弯曲的肢腿,颇似节肢动物。随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地面左侧发现另外一个风格相近的人物形象。

  经鉴定,绘制地画的颜料为炭黑,年代为距今5000年左右,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史前考古均极其罕见,堪称中国绘画的鼻祖。

     “原始会堂”两大奇迹

  大地湾遗址中有一座被专家们形象地称为“原始人大会堂”的巨型建筑,按照当时发掘顺序编号为F901。它是在大地湾240座房址中最神奇和最伟大的建筑,因为它创造了我国史前建筑的“两大奇迹”。

  第一奇迹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建筑技术开创了我国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整座建筑的高度为6~7米。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告别穴居,没有金属工具和先进的搬运吊装器械,人们如何完成这一高层豪华建筑,至今无人能解。第二个奇迹是混凝土的使用。在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混凝土铺成。这说明混凝土技术已被5000年前的大地湾人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至于混凝土技术何时发明,到底由什么材料组成,又如何制作,尚不得而知。

     城镇化的最早见证

  考古专家认定,大地湾遗址史前聚落所展现的从一般聚落发展为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是我国目前在同时期遗址中惟一的发现,可认为是华夏先民从乡村向城镇发展变迁的最早见证。

  郎树德日前在遗址现场告诉记者:“我国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只有大地湾能在一个遗址内提供原始聚落历经3000年的发展轨迹,揭示聚落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完整演进过程。”

  在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遗存,考古专家们发现了4座圆形小屋,聚落内的房址、灰坑和墓葬呈现插花式分布,显示出十分原始的特点。而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二期遗存,因特点不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村庄四周有壕沟,壕沟将村庄围成椭圆形。在大地湾二期聚落后段,聚落内却出现了多个中心。专家们判断,一个中心分裂为多个中心的事实表明,最初的向心式格局已被社会发展完全打破,表明当时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到距今约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则显示了兴旺发达的盛况。聚落面积分布巨大,巨型建筑物密集,可见当时聚居的人口众多,初步显示出了城镇化的迹象。

     彩陶原本“中国制造”

  大地湾一期出土的成批彩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中国彩陶并非受西方彩陶影响而产生,而是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20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将中国彩陶与东南欧及中亚一带文化进行了简单类比,得出“中国彩陶源于西方”的结论。但是这一说法被中国新石器考古,尤其是大地湾考古的新发现所推翻。

   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到距今约6000年的大地湾二期时,彩陶制作技术已突飞猛进。二期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瓶口是一精美的人头形状的雕塑,整件陶器融造型、雕塑、彩绘艺术于一体,被专家们确认为迄今为止我国史前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同期还出土了一套成系列的彩陶圜底鱼纹盆,其中一件鱼纹盆直径达51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直径最大的鱼纹盆。这些都清晰地显示出大地湾彩陶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华夏文明史到底几千年

  郎树德提出,大地湾遗址以及近年来国内新发现的十多处上万年遗址表明,华夏文明起源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华夏文明史可能不限于传统所说的“上下五千年”。

  郎树德认为,这些遗址的发现与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一起说明,中国农业和彩陶起源的时间与世界最早的两河流域同步,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最古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而规模大、记录完整、内容丰富的大地湾遗址则为此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实证。它刷新六项“中国之最”,提出了华夏文明史的六个起源性问题:第一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第二是中国彩陶的起源;第三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宫殿建筑的起源;第四是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五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六是中国古城的起源。其中旱作农业、彩陶和文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

  甘肃省文物考古界一批专家认为,仅从大地湾来看,中华民族有8000年文化史已毫无疑问,而传统所说的5000年华夏文明史能否上推到8000年甚至上万年,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来源:猫扑社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