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巢湖湖岸崩塌的警示
2006-09-18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10多年来,巢湖南岸的安徽省庐江县盛桥镇、同大镇、白山镇的一些湖岸崩塌现象严重,一些村民被迫搬家,有的村庄面临消失。50年来,巢湖南岸庐江段长28.48公里的岸堤,有85%(近25公里)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3镇17村每年平均崩岸宽达5米,年损失耕地近20亩,年入巢湖泥沙量20万吨。目前已损失耕地8350亩。照此速度计算,每10年就要消失一个村庄。

        每10年就要消失一个村庄,一年多前还立在高岗上的房屋如今被冲刷到湖水边。这个现代版的“沧海桑田”故事演变之神速令人吃惊。表面看来,巢湖南岸崩塌严重,是其处于迎风浪面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的,但为“风浪”推波助澜的,正是人类自己——对巢湖的肆意破坏和无节制的索取。一方面,沿湖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快,泥沙淤积而导致湖床逐年抬高;此外,巢湖周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影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小了水生植物对防浪、吸浪、消浪的作用。拍岸的涛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巢湖不堪重负的呜咽。

        巢湖的现状,只是我国长江流域湖泊面积正在大面积减少,湖泊生态系统及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长江中下游湘、鄂、赣、皖、苏5省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面积就多达1.2平方公里,致使湖泊对江河的调蓄作用日益降低。

        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泊、沼泽地和海岸滩涂等总称为湿地。湿地栖息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蓄水防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科学家称为自然之肾。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填湖造地、开荒围垦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湿地植被;过度耕种造成水土流失,淤塞了湖泊河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湿地变成了死水潭、臭水沟。如此严重受损的“自然之肾”,其功能如何能发挥?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告诫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不能一味地索取。巢湖湖岸崩塌,村庄面临消失,不正是自然报复的结果吗?遗憾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屡屡发生,人与水争地,过度地围湖造田、平塘开发、侵占河道,仅仅是“人定胜天”思路演绎出来的诸多故事中的一个而已。

        巢湖湖岸的崩塌警示我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在全社会形成不损害环境、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全新的环境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让类似湖岸崩塌、村庄消失的故事不再上演。

相关新闻链接:

十年消失一村庄 庐江巢湖湖岸崩塌严重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10多年来,巢湖南岸的安徽庐江县盛桥镇、同大镇、白山镇的一些湖岸崩塌现象严重,一些村民被迫搬家,有的村庄面临消失。   

  8月8日至9日,笔者随同庐江县政府、环保局、水务局负责人来到湖岸崩塌严重的盛桥镇许桥村湖边,只见近千米的岸坡黄土裸露,有的被湖水冲刷得像被刀劈斧砍似的,形成高近10米的“绝壁”;有的如梯田一般,坍塌的堤坡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被湖水冲毁的树木。71岁的村民夏世寿指着一处将要倒塌的房屋说,一年多前它还立在高岗上,现在已被冲刷到湖水边。据他介绍,该村原来临湖而居的60多户人家,不得不举家迁徙。目前整个村庄比原先“后退”了近200米,“过去人均一两亩地,现在仅剩3分多了”。

  十年村南变村北,许桥村界河村民组只是庐江县沿巢湖南岸村庄的一个缩影。50年来,巢湖南岸庐江段长28.48公里的岸堤,有85%(近25公里)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3镇17村每年平均崩岸宽达5米,年损失耕地近20亩,年入巢湖泥沙量20万吨。在发大水的年份,一年崩岸接近50米。目前已损失耕地8350亩。照此速度计算,每10年就要消失一个村庄。

  据悉,造成巢湖湖岸崩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南岸是迎风浪面,雨量充沛加上风暴频繁,河岸水土大量流失;二是巢湖地理位置特殊,环湖多数地段属于冲积地貌,丘岗起伏,且支流众多,导致湖床逐年抬高;三是周边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巢湖,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豆腐乳西瓜 编辑整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