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安县林业局紧紧围绕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做山林文章,及时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有利机遇,审时度势,跑项目,争资金,营造绿色家园,为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短4年时间,东安林业先后争取了退耕还林计划11.5万亩,长防林计划2.5万亩,42万亩林地被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助范畴;争取项目资金1亿余元,现已到位近4000万元。为使工程建设取得实效,该局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工程建设监管,制定和实施了《工程造林责任追究制》和《工程造林种苗供应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措施,确保了工程的质量。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工程均以优良质量通过了国家、省级核查与复查。
在注重建设的同时,该局又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采取“封、管、造、改”等综合措施,依托科技,先后建立了3.6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800亩七里坪林业生态园、1.3万亩纸浆材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亩油茶低产林低改示范园、10万亩毛竹丰产示范基地、10万亩银杏生产基地。林业不但成为东安生态产业亮点,更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林业已成为山区增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截止2005年,全县林业用地达到21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6%。有林地152万亩,森林蓄积量3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71%,比“八五”期末 分别增加了9.2万亩、163.7万平方米和2.5个百分点。
林业发展既要注重建设,更要注重管理。近年来,东安县林业局始终把依法治林、森林防火等工作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几年来,从建制入手,建立健全了林木采伐管理、征占用林地管理、活立木移植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木材流通管理制度。同时在局机关设立执法大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林政执法监督小组。实行木材采伐设计、审批、执法与监督职能的分离。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政执法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更有力确保了县内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夯实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几年来,全县每年竹木消耗量均为生长量的85%左右,实现了竹木蓄积稳步上升,2005年所处理的489宗林政案件,无一起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为预防森林火灾,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该局开创性地建立了防火公益金制度,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扑火队伍,全县108个重点林业村确定了巡山护林员,制订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系列防护措施。全县近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数量与过火面积逐年下降。
多年来,东安县林业局始终坚持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水兴旅游”的发展之路,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2005年,全县林业社会总产值实现1.5亿元。以松、杉、竹、桉和杨树培育为重点的林业第一产业扎实推进,现已建成各类工业原料林、用材林、名优特经济果木林基地10万亩;以竹木加工为支柱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建立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安置从业人员5000余人,其中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5家。与此同时,以森林旅游和生态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兴起,以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紫水漂流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已达2万人次。全县依托山区水资源兴建电站14处,总装机容量达1.05万千瓦,从而使该县林业步入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促林”的良性发展轨道。
来源:永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