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昨日报道了海口西湖湖水被污染事件,经过海口市排水管理部门一天的清理,漂浮在海口西湖和大同沟水面上的油质污染,12日基本被清理干净,但污染源仍没有查找到,有关部门希望知情市民,能对向排污沟里排泄污染物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举报。
12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使用油毯,在海口大同沟内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油质污染物。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1日晚发现西湖和大同沟水面遭污染后,为防止污染物向龙昆沟流散,有关部门及时关闭了大同沟盐灶路附近的防洪闸门。12日上午7时许,工作人员就开始对已流到大同沟泰龙城路段水面的油污进行清理。当天下午,经过10多小时的清理后,漂浮在水面的污染物已基本清理干净。
据有关负责人称,由于污染源是从椰树门广场处的地下排污管道里流出来的,而这处排污管道是从五指山路安设过来,给环保、水务等部门工作的查找污染源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尚未查找到具体的污染单位和人员。希望知情市民能对违法向外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人员,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以使执法部门能及时对违法违规者进行依法查处,确保此类污染事件的再度发生。
相关新闻链接:
清澈西湖水再遭污染 沿岸水面漂浮油污
| |
驻琼部队官兵经过几个月清淤方变得清澈的海口西湖和大同沟水面,9月11日却遭到大面积的油质污染。
记者赶到现场时,只见西湖与大同沟交界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油污,还有零星死鱼,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味。据居民王女士称,当天上午11时许,她发现长约有3公里的西湖沿岸水面遭到油质污染,这些污染物是从椰树门广场一方的地下排污管道流出来的。
另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近期西湖水面至少出现过两次遭污染的事情,有大量死鱼漂浮在水面,水面时常散发着臭气味,令人难以忍受。
当天下午6时许,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和水务局负责人闻讯后赶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并到污染排水管道上游处查找污染源。
截至记者发稿时,有关部门尚未找到污染源。相关负责人表示,12日将组织人员清理水面漂浮的油污及死鱼等污染物,并继续查找污染源,进一步调查处理此事。
西湖水污染管理
1953年开始对西湖作了大规模疏浚,湖中原有水生物、植物被清除,西湖水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大量释放,造成藻类恶性繁殖。1956年发现西湖水呈红色,至1958年西湖竟成了“红湖”。于是,采取投放5.5万公斤螺蛳、数千公斤河蚌和局部湖面试放明矾和硫酸铜等措施,“红湖”现象逐渐消除。
西湖周围有杭州压力表厂、邮电器材厂、红光塑料厂等20余家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西湖;1971年,浣纱河改建防空地道期间,将部分城市污水不定期地排入西湖;还有西湖周围的宾馆、疗养院、饭店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西湖水的透明度逐年下降,粘度增加,有腥味,水色黄绿晦暗,污染情况逐年加剧。1978年,市革委会组织市卫生防疫站和杭州大学,对西湖水质作综合调查,针对造成污染的原因,采取改造游船、打捞湖面漂浮物、关停与搬迁工厂等措施。1983年12月,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颁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对西湖水域及其外围保护地带作出防止污染的具体规定。至1985年,有24家工厂因污染西湖而关停、搬迁;投入环保资金132万元,改102艘燃油机动船为电瓶船;西湖水域管理处配备专人打捞湖面漂浮物,每天捞取量约半吨。
liangyufan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