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监测北京上空的污染物状况,飞机将绕着五环进行航测。市环保局启动了“区域污染大型综合观测”,昨天中午12点,为期3天的观测气团由西南向北的污染物传输过程结束。该项目将在1年间进行3次大型综合观测,所得数据为城市间大气污染物传输规律建立数据模型,预测奥运期间的空气污染状况,并采取控制措施减排。
市环保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李昕介绍,此项目涉及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五省市,这在国内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属少见。综合观测可以测得各项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还能针对华北区域污染源调查,初步构建华北五省市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像今年6月,河北烧麦秸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下降的事件再也不会发生了。
“这次北京及周边的大气监测共采用3种形式,有近20个监测站进行地面监测,同时还首次通过飞机或无人机搭载仪器进行大气观测。”李昕说,目前有人机监测航线已经确定,一条沿京石路直航,一条沿北京五环环航。这种飞机是一种用于“人影响天气”的小型飞机,可以搭载仪器;无人机目前航线还未确定。
相关新闻链接:
北京:大气污染控制难度加大 进入攻坚阶段
随着见效相对较快的防治措施的逐步实现,北京大气污染控制难度将越来越大。
然而,在区域环境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北京城市空气质量依然面临严峻形势。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等并存,呈复合型污染。二是国外数十年间出现的各种大气污染集中近年发生,成压缩型污染;三是不利气象条件、簸箕状地形和特大城市规模使环境容量有限,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污染。
未来几年,北京将推进建筑节能、供热节能,通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降低工业能耗和污染排放量;推广浅层地热、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王大卫透露,首钢到2007年底将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产量,2008年奥运会期间暂停烧结、焦炉生产,到2010年冶炼工艺将全部停产。
北京启动大气污染综合观测 为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的“区域污染大型综合观测”项目日前正式启动,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参加单位和研究人员最多的大气环境观测项目,通过研究华北区域污染物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保证方案制订提供科技支撑。
据了解,“区域污染大型综合观测”项目是北京市环保局承担的《北京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项目的一个子课题,由北京大学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实施,共有来自国内外20多家科研单位的上百名研究人员参与,将于2007年底结束。该课题旨在获取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一次、二次污染物输送及二次污染物形成的三维观测数据,进而分析控制区域输送和转化的重要物理化学过程,并量化区域污染物输送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这一项目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设置了地面常规观测点,并分别在今年8月、12月和明年8月进行3次大型综合观测。
vivian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