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议上获悉,过去是当地有名的森林木材基地,现在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的变迁成为一个典型事例。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旅游业首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其次,发展旅游业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如旅游业对森林工业的替代,变“砍树”为“看树”,毁林为护林,既不消耗资源,各方面效益也不错。
他说,通过发展旅游业,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住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
相关知识小链接:
何为生态游
所谓“生态游”是一种欣赏、探索和认知大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它倡导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在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使游者在名山、丛林、海滨和草原里领略大自然的野趣,认识大自然的规律和变迁,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真正体会人与大自然的不可分割,从而使人们学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及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生态游的方式是“无为和倾听”,即在旅游地,除了摄影,什么也别取;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在行进过程中,不妨驻足片刻,静静地做个聆听者,倾听这里一切“居民”的声音,听听环境的呼喊与细语,与自然进行灵性上的交流,这是生态游的根本。
生态游使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唤醒人类对遗忘的本源的回忆,最终使人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人类诗意般地生活在地球村内。
工程院院士金鉴明:生态游要遵循"四条准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顾问金鉴明近日在江西举办的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迅猛,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区高举生态旅游的旗帜,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真正发展生态旅游要遵循“四条准绳”。
金鉴明院士曾经走访和调查过1000多个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他说,有些地区在宣传本地的旅游时,纷纷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注重生态,反而严重破坏植被。有些地方在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内大肆建造娱乐设施、宾馆、饭店等,没有完善生活用水的处理和排放设施,对保护区的水资源和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这说明各地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不仅存在无序、混乱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对生态旅游的实质内涵认识不够。
金鉴明院士提出,我国生态旅游事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遵循“四条准绳”:一、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二、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以不破坏环境、不破坏生态为前提的;三、生态旅游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生态旅游要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构成生态旅游发展的准绳和标准。明确生态旅游发展的“四条准绳”,也有助于区别其它的旅游形态。
如何遵循这“四条准绳”,发展壮大我国的生态旅游事业,金鉴明表示,发展生态旅游要有一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对于旅游景区来讲,一个好的规划既可以指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豆腐乳西瓜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