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庄稼地"长"出绿色汽油
2006-08-30
        8月28日,河南天冠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开工奠基。这是国内首条纤维乙醇产业化生产线。它以农作物的壳皮茎秆以及树枝、落叶等林业“边脚余料”做原料,经过粉碎、发酵、蒸馏、脱水等环节,生产出乙醇。 

  以燃料乙醇为契机,全面发展生物能源

  上世纪90年代初,天冠确立“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牵手郑州大学突破技术、设备瓶颈。2001年4月,天冠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投产,3年后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投料,保证了河南在全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河南乙醇汽油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2002年至2005年,天冠售出燃料乙醇32万多吨,销售收入16亿元。乙醇汽油的推广为粮食转化找到路子。4年间,天冠消化陈化小麦100余万吨,减少陈化粮财政补贴2亿多元。此举的环保效果也很明显: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尾气中一氧化碳降低30%,碳氢化合物减少10%,苯系物质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为拓展燃料乙醇应用空间,天冠又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乙醇、柴油“机械混合法”技术,研制出助溶剂配方。300万公里的行车试验显示,乙醇柴油性能稳定,完全达到汽车燃料要求。目前,天冠正向国家申报南阳的试点推广工作。

  以循环经济为基石,探寻农业发展新路

  “吃的是粮食,挤出的是乙醇汽油、蛋白、汽水、饲料、肥料……”在天冠集团生产办公室,总工程师杜风光指着产品示意图,形象地描述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小麦加工→淀粉浆→酒精发酵→燃料乙醇→废液沼气→废渣有机肥→返回农田;小麦加工→谷朊粉、麸皮饲料→蛋白饲料等。

  生产燃料乙醇后所剩的废糟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并造成资源浪费。天冠把生产酒精后产生的废糟液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现已作为5万户市民的生活能源,使南阳市成为有名的“沼气城”。生产沼气后剩的糟液残渣,又能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制成绿色沼渣肥。

  杜风光说,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把粮食“吃干榨净”,降低了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工业废液又变成可重新利用的农业资源,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废物零排放,实现了“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

  目前,天冠已制定了20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的5年发展规划,正着手加快天冠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记者感言

  天冠集团的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效益并不矛盾。因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是物尽其用的过程,也是企业经济效益逐级增值的过程。对加工企业而言,只有走上循环经济之路,企业的永续发展也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