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7月12日,大会将我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一稀有的“活化石”动物栖息地成为我国的第32处世界遗产。
关键词二:动漫
7月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爱国者杯”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正式开始。这是首次以“动漫赛事”形式向全国推出的大型文化竞赛活动。
动漫作为时尚的代名词之一,是当前极为流行的视觉传播形式,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当文化遗产“穿上”了动漫的“外衣”,用动漫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及遗产的魅力,就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现代形式来认识传统文化及遗产;而中国几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又为动漫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
关键词三:中文域名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保护正遭遇危机。在日前公布的我国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近八成以上都未注册“中文.cn”域名,更让人担忧的是出现了被提前抢注的现象,比如,当我们输入“天坛.cn”时,显示的却是厦门一家公司。
在网络社会,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中文域名这个新的文化载体将传统文化加以保护的话,就可能如民俗专家们所担心的那样:“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融入到现实生活的样态里,最终就只能‘活’在博物馆里。”
【中华遗产•破坏】
西安古城墙坍塌
2006年7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正在维修施工中的西安城墙南门至文昌门段,近30米的城墙内侧发生坍塌。7月26日,负责本次维修工程的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对外宣布,城墙塌方是“有意识、有组织的行为”,是维修工程的一部分。不过,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既然是有意为之,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致使出现个别出租车司机被吓懵的现象?
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有关的建筑学专家。专家称,由于没有到过现场,不能对这个问题妄加评论。但是,仅从建筑学角度讲,既然有坍塌就不能称为维修。维修和坍塌是建筑学中完全不能混淆的概念。维修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保证路人的安全,这是维修工程中必须做到的。
链接:
京杭大运河将被商业开发
京杭大运河已在今年6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最北端将会在不久后被打造成一个摩登的商业区——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将成为北京市开发重点,
这次开发主要是商业开发,目的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由于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势必影响到大运河的自然景观;同时,此项目与当地的乡土文化严重不符,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可能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中华遗产•发现】
秦始皇祖母陵惊现西安
经过两年多的勘探与发掘,考古学家初步认定西安郊区的一座大型战国秦陵园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这座墓葬的大小仅次于20多年前在陕西凤翔挖掘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
考古学家在陪葬坑中发现了皇帝级别的挽有六匹马的马车两驾,即著名的“天子驾六”,这是陕西省首次、全国也罕见的“国宝”级文物。
这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特别是对于秦始皇陵园和墓葬的规划与建设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中华遗产•保护】
唐山地震遗址成国保单位
“人们也将永远铭记这组带血的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30年后,留给后人的除了对伤痛的回忆以外,还有7处地震遗址。其中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以及原唐山十中在今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全国仅有的几处地震遗址国家级保护单位。这几处遗址都基本保持了震时破坏的原貌,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比较典型,是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自然灾害型遗址。
“翠屏楼”引发保护之忧
建于清朝中期的“翠屏楼”,坐落在距离古徽道近50米远的地方,占地四百多平方米。据房主李益坤介绍,他的祖辈曾是徽州著名茶商,在贵池地区四大望族中排名第一。由于自己没有能力再维修,老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了将老屋保存下去只好卖掉。
今年6月,安徽天方茶叶集团以20万元买下当时还未被鉴定为文物的古民居“翠屏楼”,并计划于8月初整体搬迁到瑞典哥德堡市,作为茶楼专门出售安徽茶叶。在搬迁计划叫停后,天方茶业集团准备对“翠屏楼”式样的古民居采取租赁方式,将石台县分散的“古民居”移置到大山村正在开发的旅游度假村,开个皖南博物馆,弘扬徽茶文化。这一计划是否可行还有待专家论证。但类似的老宅如何保护,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华遗产•声音】
“城市规划编排思路亟须改进;‘千城一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旧城改造’引发‘建设性破坏’;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穿城式交通道路的建设破坏了旧城道路格局;错位开发使文化遗产受到伤害。”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上六个方面。
来源:中华人文遗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