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初中一年级的数学题,原题照抄如下:有一草场,27头羊可以吃6周,24头羊吃9周,问23头羊可以吃几周?乍一瞧,是不是觉得挺简单:根据题设条件,假设未知量(草场原有草量、羊每周吃草量以及每周的产草量),列出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即可得最后解:23只羊可以吃10.8周。实际上,书本以及老师给出的答案也确实如此。但,且慢,假如稍有环保意识,你一定会有种种的疑问:考不考虑草场中草的生长周期?这群羊究竟怎样在草场中吃草?依据所给的答案,最后草场里的草岂不是被羊啃得光光?
看出问题了吗?其实,这是一道缺少条件的、非常不环保的数学题,根据当前我国所推行的环保政策,这样不考虑后果的放牧方式是绝对不允许的。草原放牧应该推行圈地放养,轮流牧放的方式,从而避免乱啃乱牧给草原造成灾难性的损害。这道题前不久放在中青在线绿网环境论坛中,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参与讨论,也触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孩子的环境教育问题。我国真正提出环保政策已是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多国家,对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更是才刚刚起步,沿用的教材中尚还存在很多不环保的方方面面,上面那道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例证。
还记得刚刚过去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智力大比拼的小品吗,王小丫和李咏给小朋友出了一道题:树上有八只鸟,开枪打死了一只,请问树上还剩几只?大人习惯性给出答案(实际上也是沿用至今的答案):树上没有鸟,因为全被枪声吓跑了。但3个小朋友却几乎是异口同声:保护环境,不准打鸟。因为是在亿万观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这总难免会有作秀的成分,但我想,大人们在排演这个节目的时候,最起码是考虑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需求。在这个“经典”脑筋急转弯题目终于肯换个说法的背后,我们总算也看到了我国环境教育的进步,大人们该考虑补补课了。否则,假如你是一个教师,在学校每年的除草活动中,你将怎样回答小朋友的提问?我们所应该做的,不是轻易的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根据孩子好奇的天性,引导他们思考更多的东西,环境的或者其它的。
其次,这道题也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问题。草场的草还是可以再生的,尚且是随着羊的数量增多而急剧减少,那么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在世界排名中靠后,更何况这些资源中一大部分还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再也不能简单的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了。人口和环境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绝对不是一道简单算术题就能轻轻松松算明白的。
在论坛上,一个网友提出一个新颖的想法,她在跟贴中说:美国的牛肉没有超过16个月的,但我国草原的羊要到3岁才能卖,就要有3年的时间徒耗草场,春瘦、夏壮、秋肥、冬死。我们算一下这笔账:入冬前的羊羔20斤,经过漫长的冬天,如果它还没死,只剩下10斤了,第二年到秋天,它长到25斤,又过一冬天,只剩15斤。养3年的羊,比当年羊通常只增加10斤净肉,为这10斤肉,耗掉3年的草场和人工,太不经济了!保护草场不仅和蓄牧量很有关系,和经营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可见,吃小羊肉也是经济的节约能源的做法。当然,由这道算术题所触发的环境问题的讨论还未结束,还期待更多关爱环境的人们都来关注和探讨!
作者:苏桂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