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赵武灵王所筑长城终点
2006-08-25
    8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河套文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宣布,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发现了赵武灵王所筑长城的终点--高阙塞,从而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史学家对其具体位置争论不休的问题。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赵武灵王所筑长城,起自“代”(今河北省蔚县境内),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境内)。但长期以来,对于高阙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争论不休。 

    近几年来,魏坚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沿阴山南麓的赵长城向西追踪调查,最终在乌拉特后旗狼山南麓的达巴图沟口西侧,发现了赵长城最西端的长城遗迹及高阙塞。 

    据魏坚介绍,高阙塞位于乌拉特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那仁乌博尔嘎查的一个台地断崖之上。地表现存的古城由南北两个相连的小城组成。北城略成方形,边长约40米,城墙系用较大鹅卵石垒砌而成。南城为长方形,东西长64米,南北宽48米,城墙较窄,出土了汉代的铁釜、铁甲片和箭头等遗物。南北两城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见并非同时代一次修筑。在整个城址北墙及西墙外的缓坡上,有一段近300米长的石墙环绕,此石墙与城西的一个小山包相连,山包顶部有一方形石砌建筑,应为坍塌的烽火台遗址。整个城址位于两个山沟的交汇之处,控制着北方草原通向河套的交通咽喉,易守难攻,为绝佳的军事要塞。 

    魏坚说,在古城和烽火台的西面,一个山沟的两侧各有一座暗红色山峰高高耸立,形似双阙,高阙塞可能据此而得名,进而推测古城北侧的方形小城为赵武灵王所筑之高阙,而南城应是汉代沿用时扩筑的城。

来源:搜狐社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