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方钢指着在磐安县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一根蔷薇枝条说,这是一个新的植物物种,为小果蔷薇的变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说起当初发现的经过,张方钢有些兴奋。他说,近些年来,发现植物新物种已越来越少,磐安真是个宝地,专家组已给它取了名字,就叫“大盘山蔷薇”。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总面积4558公顷。2005年3月,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杭州植物园、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对大盘山保护区内的植物种质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珍稀植物资源、森林植被类型、昆虫等10个专题进行综合考察。科考队员经过一年时间的跋山涉水,采集制作了2000多份动植物、昆虫、大型真菌标本,拍摄了1000多张图片,撰写了12个专题研究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摸清了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这次调查全面系统地查清了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并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研究。调查发现,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品种1002种,其中药用植物851种,占我省药用植物种数的47.68%,占全国药用植物种数的8%。同时,发现了大胶鼓、尼泊尔老鹳草、毛冻绿、羽叶蛇葡萄、长瓣短柱茶等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证实了大盘山为国家首批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七子花的全球分布中心。而大盘山蔷薇的发现,更是丰富了我省植物区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