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我国古代最大游牧文化聚落遗址
2006-08-22
 

    8月17日,在新疆巴里坤县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一位考古专家向众人介绍遗址发掘情况。近期,考古专家在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乡东黑沟以北发现大型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以及大型祭祀遗迹。经初步推断,该遗址距今约2200多年。

8月17日拍摄的在新疆巴里坤县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出土的陶罐。

8.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三座大型祭祀高台,140座石围(石头围起来)居住基址,2485块刻有岩画的石块。单人狩猎图、围猎图、母系、父系时代的生殖崇拜、赛马、搬迁及服饰都较完整地记录在石岩石上。其中一幅刻画了一个头戴扇子形状帽子的男子,腰系弓箭袋或水袋,有三条

腿,显示了男人的力量。墓葬区发现了10多个古墓。放牧图,集祭祀高台、居住基址和岩画等为一体的遗址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东黑沟以北被发现。专家分析,此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

  考古界一般对游牧民族遗址中的高台、居住基址和岩画等分别做发掘工作。此次由西北大学考古学系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的发掘工作将这些要素作为整体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这在我国还是首次。

  从今年7月开始,他们以该遗址的大型祭祀高台遗址为中心进行了发掘。发掘的重点在中部高台及其周边区域。中部高台为土夹小块卵石覆盖,四周用较大的卵石块垒砌而成。高台发现了烧土、灰烬和木炭,还有用长方形石块修砌的保存完整的灶坑,灶坑东西两侧整齐地排列着15块大型“石磨盘”。在灶坑内和周围活动面上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陶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根据对遗迹和遗物现象的观察,这一活动面反映的是大型祭祀活动的场面。在祭祀活动以后,经过剧烈的火烧,留下了大量的木炭和烧土,许多陶器都被烧黑甚至烧变形,大型“石磨盘”也均被烧裂。高台西北方还分布着四座较为完整的石围居住基址,在其中的一个石围居住基址内发现有若干处烧灶遗迹和大量的陶器残片、动物骨骼。另外,在这四座基址里的石块下均发现有被肢解的人骨残骸,判断应为在基址被废弃后发生的用人作牺牲进行祭祀的活动所留存。

  从高台及周边遗迹的发掘情况看,它们均应与祭祀活动有关。而且这些祭祀活动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举行过多次,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堆积。在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内发现成组的大型祭祀遗迹,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本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收获。

  在随后召开的东黑沟遗址论证会上,专家们确认了此地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的论断。这一结论使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在我国考古界率先提出的“三位一体”观点得到了证实。王建新认为,游牧文化的要素是“居住遗址(包括祭祀高台)、墓葬、岩画”三位一体,以此作为发现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整体文化现象的方法。在此理论指导下,从2005年起,王建新教授带领西北大学考古学系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黑沟以北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发现了这一目前我国最大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

来源: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