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上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调会在新疆召开,会议形成了《共同行动纲领》,明确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止于清代末期,这标志着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入实质性准备阶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10多个国家,穿越2000年时空,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都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想单独申遗都是不可能的。
丝绸之路准备跨国申遗
今年8月1日至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的代表,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等问题展开实质性的讨论,至此,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
50多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共同行动纲领并达成基本共识,未来3至4年各国要形成跨国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近日要求,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涉及我国的4个省份,要用3年到5年的时间,做好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宣传工作,然后共同编制申报文本,正式向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申报。
全面实施并不意味着工作刚刚开始展开,其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就已经着手开始准备。
古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期中国丝绸西运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出发,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近8000公里,在我国古代商贸、文化、政治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丝绸之路太长,穿越国家众多,任何国家想单独申遗几无可能。经过多年努力,在1994年我国就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但由于西汉、东汉的都城分别在西安、洛阳,丝绸之路究竟从哪里开始争论已久。
吐鲁番会议似乎也有意要模糊和淡化两地起点之争,在《共同行动纲领》中明确: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止于清末。
“这个说法很准确,也很模糊,两地都是起点,就是表明相争可以停止了。”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如是认为。
洛阳、西安传媒激辩起点归属
“在国内,随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正式启动,起点之争又随之开始。”8月17日,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西安和洛阳都在争丝绸之路中国起点,此次会议后争论更加激烈。”
一个明显的例证来自两地的传媒。
8月12日,《洛阳晚报》刊发记者署名文章《国家文物局明确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4天之后,也就是8月16日,《洛阳晚报》再次刊发记者署名文章,《洛阳西安孰是孰非,丝路“起点之争”不容回避》。如果第一篇是给洛阳市民带来一个轰动性喜讯的话,第二篇报道则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在文章导语最后一部分,如是写道“长期以来,西安和洛阳‘东西二京’存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争’,上级有关部门本着中华民族素有的‘和为贵’的精神回避了矛盾。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洛阳人,我们不能对‘起点之争’漠然视之”。
就在8月16日这一天,华商网也强势介入,以本网专稿形式刊发记者署名文章《华商网独家连线陕西文物局,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针对洛阳媒体的说法予以回应。文章说:“网友纷纷指出‘丝绸之路’起点自古就被定为西安,这是不用争议的事呀!”
与此同时,一场网络争论在激烈地进行着,两地的网友都摆出了自己的理由。
洛阳信息港网友“岁月无声”留言称,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后汉书·西域传》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国家文物局明确洛阳是丝绸之路中国段起点之一是尊重历史,值得称赞。网友“希卅莫亚贵宾”说,丝绸之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奇迹。洛阳作为丝路起点之一,这是洛阳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支持西安的人士对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的说法“嗤之以鼻”,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时长安是首都,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在国都。
…………
来自两地官方的态度
事实上,两地起点之争由来已久。
自2003年开始,陕西省西安市大力开展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为了凸显西汉都城———西安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西安在对外的各种宣传、研讨活动中,都提出了“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西行起点和东行终点”的论点。2005年9月,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大会闭幕时,西安正式提出了一个宣传西安的口号:华夏文明古都,丝绸之路起点。作为古都的西安,把丝绸之路起点一直当作自己的骄傲。去年11月,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召开。在此次欧亚经济论坛旅游合作会议上,联合国官员和中亚国家代表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丝路旅游的合作开发展开。西安市政府建议:以中国为发起国,联合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6月,西安又召开了以“站在新丝路的起点”为主题的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
在西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之时,作为东汉都城的洛阳也进行了高度的关注。
“我们相信事实,有几十个方面的证据能够证明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市文物局的一位负责同志说,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而佛教是顺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洛阳的;洛阳出土的胡人陶俑、古罗马金币等,都是沿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洛阳在东汉即为首都,在隋唐时期又是著名的东都,是商业贸易中心,从丝绸之路开拓、形成和繁荣的过程来看,洛阳才是丝绸之路最东的起点。
在《洛阳市交通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上,专门介绍丝绸之路,以洛阳为起点的道路就有3条。其中西道从伊、洛河流域出发,西经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跨越帕米尔高原,然后经过前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之后抵达阿富汗、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远通罗马和埃及,全程两万多公里。
“我们看到了相关的宣传,两个城市应该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攻击,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大度一些。”8月17日上午,洛阳市文物局的一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位负责同志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很不情愿,在得知当地一家媒体把两地之争之事公开发表时,似乎有些生气,当即打电话对该记者表示了质疑。
“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而不是私下毫无意义的争执。”
相争背后的城市名片效应
面对西安、洛阳两地的丝绸之路中国段起点之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秦汉史专家袁延胜副教授告诉记者,从历史上讲,西安和洛阳都是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单独强调某一个地方都是不全面的,而两地之争也在于申遗带来的无法估量的价值,但两地还是应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一起把跨国申遗工作做好。
袁教授介绍说,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的丝绸已传至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但丝绸之路正式形成应该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西汉时丝绸之路起点肯定在西安;但随后东汉定都洛阳,商团和各国使节要到洛阳朝见皇帝,丝绸之路自然延伸了,东汉时的起点为洛阳也是没有争议的,两个起点只是时间和地点上的区别。
面对两地的起点之争,袁教授强调,两地无非都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发展,但“两地在国内的知名度已足够了,两个城市争起点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提升国际知名度的考虑”。
而洛阳市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洛阳市文物专家在面对洛阳当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洛阳如果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起点申遗,对提高洛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促进洛阳的对外开放,以及加强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保护,对洛阳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实施“旅游强市”战略等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面对争议,袁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丝绸之路申遗一定得尊重历史,而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定的哪些项目可入选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原则之一,所以西安、洛阳两地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都应做好自己的文物保护工作,两地应多合作少争论,把同属于中国的两个起点文物保护工作做好,一起为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努力。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