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庙前,千百年来仍在跪拜的五铁人
朱仙镇的古朴之美
走进朱仙镇,扑面而来的是古朴气息,街边的许多建筑都是两层的青砖青瓦楼房。目前在朱仙镇留存的古建筑仍有一大批。
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所在的关帝庙就是一个清代庙宇建筑群,庙内还保留有清代的戏楼,庙宇殿堂宏大雄伟,是目前朱仙镇最为宏伟的建筑。
紧邻关帝庙的就是岳飞庙,一进门就可看到跪着的秦桧、王氏等五个铁人。
朱仙镇清真寺修建于明代,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外观上来看,朱仙镇清真寺和其他清真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风格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前山门石柱与柱础表面遍布雕饰,图案精美。山门两侧有“八”字闪墙。整个前山门结构紧凑,古朴大方,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是现存清代建筑的典范。寺内的主体建筑———礼拜大殿高21米,两边有耳房,前有卷棚,后有窑殿,三部分浑然一体。卷棚梁架及后檐栏额上清代彩绘至今仍清晰可见,弥足珍贵。殿内大梁上大面积的花卉、几何图案的清代彩绘,线条粗犷、朴素简洁,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
木版年画是朱仙镇永远的名片
木版年画是最大招牌
“朱仙镇能成为最美村镇,最主要的还在于木版年画。”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张继忠介绍,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历史久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开始兴盛,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到明末清初时,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作坊达到300家,年产量高达数千万张。朱仙镇也因木版年画的辉煌而一度辉煌,但朱仙镇木版年画进入民国后,由于多种原因,开始衰落,到上个世纪70年代时几乎绝迹。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抢救工作是从1986年时开始的,并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
坚持传统工艺,进行手工雕刻的老工匠
木版年画的用色考究,多采用青、黄、红三原色,用色总数可达10种。颜料用中药材做原料,使用传统工艺精炼配制而成,色泽鲜亮,风吹日晒不会变色。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形象还非常夸张,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人物夸张朴实,古拙浑厚,表达英雄形象的画面较多,同中原人民固有的憨厚、耿直、质朴无华相吻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内涵之美成就“最美”盛名
8月16日记者到朱仙镇采访时,该镇叶副书记说,在“中国十大最美村镇”评选前和评选过程中,镇里根本不知情,更没有申报等程序,直到前几日评选结果揭晓,才知道有这个评选。
针对一些人对朱仙镇这样一个缺山少水的北方村镇名列“全国最美”的不解,张继忠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评选很公正,村镇选美和人的选美一样,不仅仅要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气质和内涵。朱仙镇就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村镇。”
张继忠认为,朱仙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于朱仙镇作为中国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是中国木版神像画和新春对联的发祥地,目前朱仙镇在木版年画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今年还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木版年画文化外,朱仙镇还因岳飞而名扬国内外,建于朱仙镇西北位置的岳飞庙据称是国内四大岳飞庙之一。
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