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异常是渝川旱灾主因
2006-08-18
 

图片资料:重庆万州区63岁的老农向成木望着干裂的稻田一脸无奈

    针对目前网络上传言,称此次重庆特大旱灾是三峡工程蓄水所致,此间有权威人士表示:“这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

    四川省气象局今天向公众介绍,四川目前的高温干旱,是当地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沿海的台风对本地持续高温起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气象局认为,这次四川的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局部反映。气候变化让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譬如出现了连续登陆我国沿海的台风。台风抵住了副热带高压的脊背,动弹不得的副热带高压,就长期稳定地控制住川渝大部分地方。

    一方面,台风阻断了从南方过来的水汽通道,另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又拦截了从北方进入的冷空气,让四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了一个“气候孤岛”,以至无法产生大范围降水,消除干旱。

    四川是一个盆地,不同地区的干旱情况也有差异。盆地西部由于与青藏高原对接,气流上下碰撞,容易产生热雷雨以缓解旱情,而川东、川中大多是丘陵山区,没有山地抬升气流,局部地区的降水不易产生,高温干旱情况也就更加严重。

    四川省气象局表示,最近几天盆地西北部地区不断有雷阵雨天气,但这只是局部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没有水汽从外部补充进来。虽然降雨后气温略有下降,但从总体来说,高温天气仍是主导。就目前的情况看,本月20日之前,不会有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盆地各市还将在高温中煎熬,而干旱也会持续。

    对于重庆大旱,重庆市气象局解释说,今年的干旱与1959、1966、1972、1992、2001年的相似,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据介绍,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重庆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出现持续干旱。

    中高纬度环流场则表现为乌拉尔山地和东北亚区域无明显阻塞高压形势,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降水天气过程明显偏少偏弱。

    另外,青藏高压也比常年偏强,并与副热带高压连接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重庆市水汽条件不充足,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

相关链接:

四川达州遭遇特大旱灾 200余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记者从四川达州市政府获悉,达州市遭受近50年来最为严重的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全市近500万人受灾,其中已有200余万人出现饮水困难。20个乡镇、场镇饮用水断水。当地抗旱减灾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进入7月份以来,地处四川东北部的达州市一直晴热少雨,遭受了自195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持续高温干旱灾害。从7月1日至8月13日的44天里,全市只有一次自然降雨,总降水量较常年普遍减少8-10成,气温普遍偏高1.0-2.7摄氏度,高温日数已经超过了特大伏旱的1972年同期的高温日数,各县均达到伏旱标准,其中大竹、渠县伏旱天气已持续近40天,达到严重伏旱标准。今年高温已打破历史记录,达到创记录的42.5摄氏度(渠县)。

    高温干旱造成全市所有乡镇、近50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有200余万人、240余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有28个乡镇需要送水,其中送水10天以上的已有10个场镇。高温干旱造成牲畜死亡1100多头。

    由于此次旱灾发生在大春农作物生长和籽粒形成阶段,造成全市近600万亩农作物受灾,占大春作物播种面积的近80%,其中绝收近70万亩,水稻、玉米减产35%左右。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达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主要领导深入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稳定人心。一方面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组织消防车、洒水车送水到旱区,确保人畜饮水需要,全市社会稳定。此外,达州市已抢抓时机实施了5次人工增雨,取得一定效果。同时组织群众抗旱保苗、严防死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并加强了对抗旱工作的资金保障。

    另据达州市政府介绍,尽管目前达州抗旱工作取得成效,但全市抗旱形势仍很严峻,旱情仍在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