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发正在丛林中仔细地搜寻、辨认,他的身后,就是被称作植物活化石的桫椤。
为挽救面临淹没的植物物种,向秀发被毒蛇咬伤、手腕的筋被利斧割断、多次摔下悬崖,但8年来无怨无悔
7月9日下午,骄阳似火。向秀发放下水桶,沉重地喘息着,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歇口气。6月以来,万州持续干旱,向秀发抢救回来的众多珍稀植物受到严重威胁,他只有带领植物园的工人们,担水抗旱。
向目前是三峡珍稀植物园的项目负责人,由于设施、设备的严重不足,他只能用这种原始的办法与旱魔抗争,保护他的那些宝贝。
这些植物,是向秀发耗费8年时间,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抢救回来的。
狂热他致力库区植物抢救
向秀发是万州区的一个普通市民,多年来,他对植物学有种近乎狂热的钟爱,因此也认识了马克平、李振宇等一些国内有名的植物学家。
8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向秀发在中科院植物所了解到,三峡库区有大量野生珍稀、濒危植物需要抢救保护,这些植物中很大一部分生存在三峡水库淹没线下,如果不及时抢救保护,三峡水库建成后,“人类将失去这些宝贵的植物基因。”
向秀发是知道植物基因的重要性的。多年前,当科学家把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俗称野稗)与传统水稻杂交后,诞生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从而让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就是一株野生稻基因的力量。
在三峡库区这里濒临淹没、灭绝的野生植物中,有大量的基因或许能够产生像杂交水稻一样的奇迹。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植物宝贝里隐藏着多少惊天秘密,这些秘密的破解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在来不及破解这些秘密以前,将这些植物基因保护下来,就成了当务之急。
当向秀发了解到,种种原因导致三峡库区淹没区域的野生植物抢救保护尚未动作起来,而库区蓄水又一步步逼近,威胁到大量野生植物的生存时,他主动请缨实施抢救。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社会的广泛支持。重庆市林业局及万州区林业局及时给向秀发办理了野生植物采集证等相关手续,在技术、交通及野外采集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支持,中央有关部门也及时将抢救工作列为专项工程,并给予相应专项资金投入。
艰险穿草鞋跋涉峡江沿岸
从1998年至今,向秀发用最原始的办法,从三峡库区抢救出2800多个植物物种,其中珍稀植物178种30806株,古树名木380多株,兰科植物17种4000多株。
这其中的一些濒危特有植物,如鄂西鼠李、宜昌黄杨、巫山类芦等,是赶在2003年6月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成功抢救的,如果不是及时抢救,这些价值无法估量的植物,可能已经随着蓄水而灭绝。
向秀发的原始办法是:背着铁锹、干粮和一些植物标本的照片,穿着一双结实的草鞋,钻深山峡谷,攀绝壁峭岩,在茫茫植物世界里搜寻、辨认。9年来,向秀发走了多少路,穿烂了多少双草鞋,他已记不清楚。
荷叶铁线蕨是极度濒危植物,根据资料记载,该物种在整个亚洲大陆上,仅在我市的万州、石柱局部区域有零星活体分布,并且极难找到。从2001年开始,向秀发就踏上了寻找荷叶铁线蕨的漫漫征途。经过3个月的艰难寻找,他们把搜索范围扩大到万州至石柱的沿江地带。最终,向秀发在石柱县一个淹没线上的岩壁上,找到了40余株荷叶铁线蕨,刹那间,向秀发激动得热泪盈眶。
死亡突遇不测绝壁险还生
2002年,向秀发在石柱县长江边的绝壁上,发现了罕见的乔木型十大功劳木!他决定把这几株树龄已有500多年的十大功劳木移植回去。2003年春节,正月初二,向秀发带着一拨工人,攀到了寒风凛冽的长江边绝壁上。
一根安全绳成了维系他们生命的纽带,他们在绝壁上荡来荡去,寒风嗖嗖地刮着,他们感觉全身冰冷。而在他们身体下面20多米的地方,就是奔腾咆哮的长江。如果不慎掉下去,难以生还。
移植过程中,向秀发突然一脚踏空。他条件反射地去抓安全绳,却不慎碰在了锋利无比的斧头刃上,他的左手腕外侧被割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
向秀发被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医生遗憾地说,手腕的筋被割断收缩,无法再接上。向秀发的左手小指就这样残废了。
在长年累月的艰难搜寻中,向秀发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留下了多处伤残。在丛林中搜寻,他多次被毒蛇咬伤。在绝壁上攀岩,摔下悬崖更是家常便饭。向秀发的妻子郑世音多次劝告他不要再做了,“早晚会死在野外!”但是,向秀发总是笑笑说,“我不会死,事情还没做完咧。”
痛心消失物种成永远遗憾
向秀发深知自己艰难寻找的意义,每一个濒危物种的重新发现、抢救保护,就意味着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某种意义重大的可能:粮食、药物或能源。
当遍寻某个濒危物种而不得时,他的心里就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剧痛。
2002年,向秀发在中科院植物所获悉,科学家曾经在丰都县一个岛屿上,采集过几株新种的车前,命名为“丰都车前”。向秀发根据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拍摄的照片,赶到丰都寻找。4年来,他前往这个区域寻找了30多次,几乎把整个岛屿挖地三尺,也没能发现丰都车前的身影。
他说,车前本身就有重大的药用价值,而丰都车前作为一个新种,说不定它隐藏着更大的基因秘密,“如果它的基因被发现利用,谁也说不清楚能产生何等重大的医药奇迹。”
再过一段时间,三峡库区三期蓄水,这个岛屿将被彻底淹没。“这将是永久的遗憾。”说到这事,向秀发目光黯然。 本版文图/首席记者夏显虎
向秀发和同伴们把搜索范围扩大到万州至石柱的沿江地带。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这里淹没线下的所有土地,攀遍了这里的每一条河汊绝壁,最后,他们终于在石柱县的一个淹没线的岩壁上,找到了40余株迎风摇曳的荷叶铁线蕨!
当确认眼前这一小片毫不起眼的植物就是荷叶铁线蕨时,这几个铁骨铮铮的三峡汉子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致力环保有心人向秀发,男,万州区走马镇人。今年43岁,毕业于武汉某高校路桥专业,曾多年从事铁道建设,后改行从事水产养殖。
1998年开始接触三峡库区珍稀植物抢救保护,到今年为止,向秀发走遍了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发现并抢救移植出2800余种植物物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78种30806株,这些珍稀植物物种,部分是抢在三峡水库135米蓄水(2003年6月)前,从三峡水库淹没线下抢救出来,避免了植物物种的重大损失。
其所负责的三峡珍稀植物园,被业界誉为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受到国内外植物学界的高度关注。
精彩语录
■“三峡库区有大量野生珍稀、濒危植物需要抢救保护,这些植物中很大一部分生存在三峡水库淹没线下,如果不及时抢救保护,三峡水库建成后,人类将失去这些宝贵的植物基因。”
■“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植物宝贝里隐藏着多少惊天秘密,这些秘密的破解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在来不及破解这些秘密以前,将这些植物基因保护下来,就成了当务之急。”
■“如果它的基因被发现利用,谁也说不清楚能产生何等重大的医药奇迹。”
■“再过一段时间,三峡库区三期蓄水,这个岛屿将被彻底淹没。这将是永久的遗憾。”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