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卓玛(左)和姐妹们“全副武装”,匍匐在草地上寻找虫草。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卓木拉日雪峰,海拔7364米。卓玛说,她的家就在雪山下的帕里镇,她用挖虫草挣的钱,给自己买了漂亮的衣服和首饰。 生长在绿草与百花丛中的虫草。虫草在藏语里叫“雅扎滚布”,即冬虫夏草,它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夏草(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蚕丝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体内,虫即僵死,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上长出菌座,露出土面,故名夏草。冬虫夏草是极珍贵的中药材。 以虫草为生 头裹围巾、面戴口罩的藏族姑娘卓玛在一簇小叶杜鹃旁停下,几位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姐妹欣喜地围拢过来。卓玛用一把小镢头小心翼翼地把虫草连根挖出,一同被铲出地表的还有一块不小的草皮和两朵紫色的野花。 “每天都有很多乡亲到这里来挖虫草,七八月份是最后的时节,秋天来临,山上的虫草越来越少了。”卓玛说,明年他们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地上山挖虫草了。据了解,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已经传达到他们所在的帕里镇,“明年将对虫草的采挖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帕里镇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4360米,以“世界最高镇”而著称。这里得天独厚的雪山草原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除盛产虫草外,还有雪莲花、红景天等珍贵药材。当地老人介绍,五六十年前,虫草是没有人挖的,当时牧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牦牛吃的是虫草,洗的是温泉,喝的是矿泉。” “帕里镇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乡镇,随着近年来虫草生意的兴隆,采挖虫草成为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该镇镇长晋美介绍,1980年代以前,作为一种中药材,虫草的收购价格每斤只有12元,近几年来,其价格一路攀升。帕里镇共有500多户人家,每户基本都有2~3人在从事虫草采挖。据统计,去年该镇的虫草收入近400万元。 采挖虫草的时节主要是在每年的4月至8月,交易旺盛的时期集中在五六月份。据介绍,虫草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当地人常用它来泡酒。“一根虫草抵得上一斤羊肉。” 从日喀则到亚东的简易公路横穿帕里镇,这也是镇上惟一的街道。每天傍晚,这里便成了一个虫草交易的集市,来自各地的商人在这里收购村民们刚采挖回来的虫草。人们三五成群,有的蹲在地上围成一圈,有的依着拖拉机,讨价还价,有时还因为虫草的价格争得脸红耳赤。 “你看,能再加点吗?”格桑·曲珍拿着几根参差不齐的虫草对前来收购的小贩说。小贩摘下脸上戴的墨镜,用手掸了掸虫草上沾着的湿泥,并逐一捏着这几根粗细不等的虫草。“这些细草价格贱得很,根本卖不了几个钱。”小贩一边喃喃地念叨,一边拿出3张崭新的10元纸币。在曲珍的一再央求下,小贩才又很不情愿地从荷包里掏出几张发旧的一元纸币。 7月11日,正值藏历5月15日,是当地传统的“林卡节”。那天,村民们都没有上山挖虫草,大家相约来到卓木拉日雪山脚下,用哈达和青稞面拜祭山神。随后,人们在草地上搭起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酥油茶,一边弹起六弦琴,唱起藏族民歌。扎西·罗布在山神面前,许了一个朴实的愿望,他希望来年能挖到更多的虫草。“现在虫草不好挖,人越来越多了。”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