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入侵
2006-08-15
    河北自5年前首次发现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以来,目前已经蔓延至30万亩,重灾面积达5万亩,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河北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14日正式启动黄顶菊灭害除治行动。

    据介绍,黄顶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其释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其他生物生长,素有“生态杀手”之称。河北省自2001年在衡水湖首次发现黄顶菊以来,截至目前,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石家庄、廊坊等6个市的45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存在黄顶菊分布,发生面积30万亩,重灾面积5万亩,分别比去年底增加20万亩、3万亩,而去年底仅有16个县发现了黄顶菊。

    黄顶菊的扩散蔓延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有1200多个花序,能产数十万粒种子,高发区的黄顶菊密度每平方米可达上万株。据调查监测,2001年,衡水湖附近只有几株黄顶菊存在,到2005年,衡水湖周边、冀州至衡水的公路两旁近20公里范围内都出现了黄顶菊。2004年,献县陌南村一村民在新建的宅基地上作为观赏花卉移栽了1株黄顶菊,到2005年便扩散到半个村庄,约50余亩。目前,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市的部分地区已出现黄顶菊入侵农田的现象,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黄顶菊具有喜光、喜湿、嗜盐等方面的生态习性,将对我国土地盐碱含量偏高的华北及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牧场和苗圃等造成重大威胁。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河北省启动的黄顶菊灭害除治行动包括:加强种群监测、开展发生危害普查、加强对发生区域的隔离检疫、发动群众及时铲除以及化学灭除等。

知识小链接:

  “黄顶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外来杂草,原产南美洲,也叫“南美黄顶菊”,有的地方群众也称“野菊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黄顶菊”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能产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黄顶菊”能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有“黄顶菊”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一旦入侵农田,将威胁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关提示:

    几种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原产于北美。1935年从日本作为花卉引入台北,后来上海、庐山相继引种。加拿大一枝黄花除种子繁殖外,地下根茎横向扩展繁殖力旺盛,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在上海已开始进入农田、果园及菜地的田边地头,并有向田内扩展蔓延的趋势。

    ○紫茎泽兰

    原产中美洲,20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由于该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很多当地植物及牲畜的生长受它的抑制或引起死亡。

    ○水葫芦

    原产南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恶性水生杂草之一。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现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尤以南方诸省危害严重。水葫芦的扩散蔓延已给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大面积单一的水葫芦群落还排挤了大量的本地水生植物,给分布区的生物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豆腐乳西瓜 整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