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500年"迷魂村"揭秘[组图]
2006-08-11

神秘八卦屋构造图  

在翁源县江尾镇,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宏伟村落———葸岭八卦围,大围以罗盘八卦图形而建并逐渐向外扩展,自明代兴建以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寻常人等如无向导带路进村,通常不过半个小时就会迷失方向,被远近村民称为“迷魂村”。 

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洗礼,随着围内居民的陆续迁走,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围日显破败之象。近日,翁源县委、县政府已将修复改造八卦围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希望通过招商引资“修旧如旧”,尽早将这座中国古建筑的瑰宝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村中格局基本完好 

千多村民是张九龄后裔? 

据村委会张主任介绍,八卦大围开山始祖是由福建上杭县瓦子巷迁入,该村村民全部姓张,都是名相张九龄的后裔,在村中祠堂前端的石柱上的堂联“十策家声继曲江”就是最好的证明。族中还有森严的辈分讲究,过去只有有功名者才能从正堂中门进,一般人只能从侧门进。 

村民们以耕地、种养为生,是当地最旺的一族,最大的一个村。因为人数众多,平均一家也只有两三间房。一间房往往需要住上三四口人,后来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多,村民们不得不掀掉瓦面,在原有基础上加建一层楼,或者干脆用木板在房中搭个阁楼。每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际,大围内熙熙攘攘,人头涌涌,仿佛集市一般热闹。

新嫁娘差点入错洞房 

大围围墙以碗口大小的鹅卵石加糯米、青砖等砌就,坚固无比。据记载,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石达开残部经过八卦村,因兵掠食,村民用铳炮射杀太平军十多人,石部团团围住八卦村展开攻击。围内老弱妇孺倾村躲避,剩下300多名青壮男子留守村中凭火铳、松鼠炮、长矛、大刀等抵抗。太平军久攻而不入,经过近一个月的围攻,方在八卦村的一扇大门上找到突破口。 

由于围内建筑排列复杂,导致入者迷路闹出笑话极多。据称,以前围中曾有两家人同一日娶媳妇,由于街巷众多,房屋相似,送亲队伍竟然找错了新郎家门,差点让新娘入错洞房。     

 

神秘大围走入专家视野 

上个世纪90年代,翁源县政府将八卦围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维护,许多房屋建筑都已倒塌,排水系统也有所失效。而在八卦围中央的阴阳交汇中点上,原有一口由开基者开凿的古井,水质清甜爽口,据说已供全围近2000人使用数百年而不枯绝。后来在1993年由于一次地震导致的塌方而彻底报废,目前已被泥土乱草所湮没。 

漫步在这座庞大的堡垒之中,满眼杂草丛生,更添萧瑟荒凉之感。今天的八卦大围,虽然已经日渐退出了寻常人家的生活,但却作为一种古代建筑的标本走进了游人与专家的视野,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前来寻访考察。 

八卦阵般的建筑群 

这座罕见大围的房屋构造及规划完全按八卦样式设计建造。建筑群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和中后房屋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伸延,共有1653间房,99条街巷。 

作为围中交通要害的条条街巷都是用鹅卵石铺砌,纵横交错,宽阔之处可容5人并肩而行,狭窄之处只能容成人侧身贴墙方可通过,就是这些多不胜数的小径构成了“迷魂阵”。 

整个大围总占地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跨入其中,仿佛进入诸葛亮的八卦阵,扑朔迷离,若非村民引导,根本无法 

寻觅外出之路。围内房屋从外至内由高到低排列,屋形非常怪异,有的像一段弧线,有的微呈梯形,还有的仿似镰刀,几乎没有一间是方形。 

房屋虽大都是黄土泥砖,但仍坚固如铁,数百年不倒。若遇盗贼侵扰,把大门一关,大围便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据《张氏族谱》记载,此围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此后仍不断扩建,至清朝中晚期,围内曾居住了四五千人。

来源:麒麟论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