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2006-08-10
优化产业布局见成效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多年来,唐山市丰南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03年以来,更是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期,财政收入3年翻了两番。面对骄人的业绩,唐山市丰南区领导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审时度势,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狠抓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通过加大支农资金的比重,丰南区深入推进专业村、特色镇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他们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多种形式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财政投资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全区已建成特色专业村297个,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菜、优质棉、露地椒、生态林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以奶牛、生猪、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基地。全区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九五”末的50%提高到56.5%。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0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首先,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2003年10月,他们将城区内原国丰、新丰、银丰3家钢铁骨干企业整合为大型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使企业装备水平、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了一步到位,人才、技术、管理、物流实现了科学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区里按照“上大改小、等量置换”的思路,又相继将全区13家钢铁企业成功整合重组为三大钢铁集团。整合,使丰南的钢铁企业实现了产品联接、技术融合、供给配套,形成了铁、钢、带、板连接紧密的产业链条。目前,全区三大区域四大集团的钢铁工业布局基本形成,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全省冶金行业规模第三、效益第一的企业,并跨入全国合资企业纳税百强行列。
其次,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经过近3年的努力,丰南区已基本实现了由过去的产能扩张向产品提升的转化,钢铁企业全部实现了集轧钢、炼铁、热装、轧材于一身的产业链条。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区里提出全力打造“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的思路。近两年钢铁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投入技改资金近40亿元,基本改变了以窄带和钢坯为主的产品结构,形成了板、带、线、棒材种类齐全的产品格局。全区的钢坯成材率和特种钢材比重已经分别达到100%和20%,实现了由规模效益向品种质量效益的转变。
再次,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资本,培育农产品加工、电子、环保等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低能耗、无污染方向发展。2005年,全区非钢产业实现产值164亿元,非钢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
————稳步发展服务业。区里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积极引导社会消费,使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房地产、物流仓储、社区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5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丰南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实现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据统计,2005年该区用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达到2.7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1.2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速。
丰南区以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改善乡、村道路交通状况,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五方面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丰南区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他们投资2270万元,对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并对其他11所卫生院进行修缮,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目前,所有的改造和新建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农民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为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全区去年在拨付专项资金近千万元、在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补偿比例,扩大用药范围,推行慢性病补偿,建立起大病救助的长效机制,对特困病人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补助,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题。据统计,全区去年累计报销医药费用1129万元,受益农民29.8万人,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确保教育资金足额到位。近3年来,丰南区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93497平方米,涉及学校45所。去年,区财政投资2550万元,完成了9个乡镇15所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彻底消除了危险、陈旧校舍,教育硬件设施达到河北省先进水平。同时,按照“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全区小学由三年前的147所撤并为81所,办学规模达到校均350人的标准。
在落实农村低保政策上,为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丰南区拿出专项资金,对贫困户按300元、500元、1000元3个标准进行分类施保。降低了入保门槛,提高了补助标准,除了对贫困农民实施“应保尽保”之外,丰南区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针对乡村两级对五保老人供养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区里把884名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并按年人均五保供养3850元的标准足额拨付资金。为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区里将敬老院建设纳入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正式将乡镇敬老院建设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并投资2312万元,对全区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目前,9所乡镇敬老院的新建、翻建、改建工程已经完成,全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提高了1倍。
丰南区还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2005年,区财政用于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支持资金达1000万元。农村的“三化”建设、“五乱”治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同时,各村文化活动室、综合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为不断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去年丰南区财政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13条乡级公路建设和21个村通路工程,全区通油路的村已经达到444个,占总数的91%。这些道路与各村自己动手修建的街道水泥路、田间石渣路交错成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道路交通。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丰南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迈出可持续发展步伐
丰南区是钢铁大区,钢铁行业的高耗能、重污染一度困扰着丰南。对此,该区统一思想、立足长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年,彻底关停了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所有小钢铁企业,涉及产能200万吨。2004年,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从节水、治污、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重拳出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他们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两年来已累计投入9.91亿元,建设了一批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区年回收利用煤气140亿立方米,年节约标煤180万吨;利用国家推广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技术发展新型建材,全区工业生产产生的水渣、钢渣、氧化铁皮和粉煤灰基本能够回收利用。
以节水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区财政拿出600万元资金,为全区970多眼自备井全部安上了IC卡智能水表,实现了“用水计量,按量收费”。与此同时,区里开始进行高耗水行业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目前,全区重点企业内部均建立了厂内多级用水循环系统,实施闭路循环,实现了水资源消耗减量化,部分企业达到污水零排放。此外,区里还投资1.21亿元,建年处理污水能力40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全部由企业作为工业用水回收使用。
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全区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设施建设。2003年以来,全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恢复改善节水灌溉面积9.38万亩。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督促全区所有除尘设施不达标的钢铁企业安装一次除尘和二次除尘环保设备,使全区钢铁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自2003年以来,全区钢铁企业已投入近5亿元用于环保设施的装备,粉尘超标排放问题得到控制。
唐山市丰南区新貌
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从我心做起,“益”起守护生命之“源
今日春分 | 走进一场暗淡春色的山火
最美游客照的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
13元奶茶,5元包装费,你被“包装刺
地球一小时| 其实它需要更多的“一小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从我心做起,“益”起守护生命之“
最美游客照的打开方式,你get到了
13元奶茶,5元包装费,你被“包装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