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打造“严进严管”环保监管体系
2014-12-23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丁侃 雷波 魏鸣慧

  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南山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高端人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更严。近期,南山区出台环保监督管理改革,开启南山环保监管的新时代。

  南山的这次环保监管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前端。其改革思路是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通过制度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逐步建立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同时,改革不是简单“放权”,而是更侧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改革的核心就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落实企业环境责任,构建非对立、监督与合作的新型政企关系。

  政府 审批少了 监管严了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中国在转型阶段中央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方,南山区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以“环评备案制”为核心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严进严管”的环保监管体制。

  自去年启动“环评备案制”改革以来,南山区受理环评备案项目343项,受理环保审批项目705项,审批类项目同比减少50%,实行环评备案的项目办理时间也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当场办结。

  从审批改为备案,审批事项减少了,但是监管力度却加强了。随着环保审批项目大幅减少,南山区的行政资源向环境监管倾斜,人力、物力向环境影响大、社会关注高的项目倾斜,进而可以集中精力查处“污染重、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比如在审批监管上,强化重点项目的审批和验收管理。对产生一定环境影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项目,不放宽审批条件,进一步强化审批的过程管理,推行环评信息公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必须经过3次以上公示,确保受影响民众充分知晓项目环评信息后,环保部门才做出审批。

  此外,严格“三同时”制度执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部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且需配套建设污水、废气等污染防治设施的,纳入“三同时”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立“项目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闭合式管理链条,丰富后续的监管手段。

  在后续的监管中,实行环境监督分类管理和抽查制,对纳入区属重点源名录的企业实行频次监管和全覆盖监管,对于已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非重点源企业、环评备案制企业、已经上市登记未环评备案企业、无牌无证企业,实行抽查制监管。

  企业 开业快了 责任重了

  开家小店、注册公司不需要跑断腿了,深圳商事制度的改革,也带动了环保审批制度的改革。南山区免除了部分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主要包括基本无油烟排放的餐饮类项目、基本无污染排放的服务项目和基本无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

  对于免审批的项目,南山区推行的是环评备案制。近期,为了更好地方便中小微企业的环评备案,还实现了网上办理。申请网上备案的,可于1—2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的办事效率得到快速提升。“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环评备案,为中小型企业的创办提供了便利。”区环水局工作人员介绍。

  现在,通过改革审批,南山区免除了12类基本无污染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对21类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实行环评备案。

  审批门槛降低了,企业落实环境责任的主体责任重了。南山区环保水务部门推行的备案项目承诺制度和抽查制度,强调企业自律,充分发挥企业的自治能力,建设单位在进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前,需要根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相应责任和义务,承诺所报内容真实、可靠,治污措施切实有效;同时对备案项目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随机抽查,强化企业落实环境责任。

  对于建设单位未按照要求进行备案,以及经抽查发现建设项目不属于备案范围或者备案材料与实施不相符的,将列入备案项目异常名录,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列入异常名录超过5年的,将不再准予备案。

  居民 投诉少了 满意多了

  据悉,在南山,根据信访部门的统计,南山区的居民投诉,超过三成是关于环保的,其中的近九成涉及噪音和油烟等问题。

  在南山“书记信箱”中,作为居民反映辖区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经过书记批复的就有不少是关于施工噪音污染的。11月25日,家住登良社区东方海雅居小区的居民就投诉其小区对面的公园1号工地经常不按规定时间施工,造成噪音扰民。

  以往,对于此类情况,区环保水务局通常采取行政处罚的手段处理环境信访案件。这种方式往往造成企业整改意愿低、处罚执行难、程序繁杂冗长、占用过多的行政资源,而投诉人的满意度也比较低。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环保部门经常面临“被动监管超负荷、主动监管力不足”的局面。这次推行环境信访调解制度,按照信访人反映的一般环境信访问题,分别采取自愿整改和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

  对于油烟、噪音等一般投诉,改“全面体检”为“对症下药”,不对被投诉单位的环境守法性进行审核,集中力量解决信访人反映的环境信访问题,对于存在废水污染环境严重违法行为的举报,继续采取依法行政方式处理。

  南山区还完善环境信访值班制度和排污监管制度,保持环境信访热线24小时畅通,确保每日9时至次日凌晨3时人工接听信访热线,并现场处理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投诉。

  通过改革监管制度,完善行政处罚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并且及时改正的不予处罚,轻微环境污染实现“快处快赔”,群众环境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共受理环境信访6072宗,同比去年下降11%,处理回复率100%,信访一次处理案结率,投诉人满意率均大幅提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