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该如何“加大保护力度”呢?又为了什么目的才要保护天山雪莲呢?
在我看来,之所以要保护天山雪莲,应是出于维持天山生态的多样性,以及维持天山雪莲永驻天山以增加天山的美丽,并进而供人类赏心悦目。保护天山雪莲的意义大抵不过如此吧?而如果说保护天山雪莲就是要保护一种珍贵稀缺药材,那么对保护天山雪莲的前景,我就只能给出一个绝望的预测:它的灭绝不以“保护力度”为转移!
人们之所以疯狂采挖天山雪莲,是要拿它去卖钱;天山雪莲之所以能卖钱,不是因为天山雪莲之美,可以插在花瓶中装点居室,而是因为天山雪莲所独有的“药用价值”———据说可以抗炎、镇痛、抑制肿瘤、调节免疫,等等,而且传得很邪乎,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在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中,天山雪莲有起死回生之效,小说家言,似乎不足为信,但其实在现实中,人们对天山雪莲的崇拜与小说中相去并不甚远。
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现实,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与它同样命运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冬季为虫,夏季成草,生长于海拔3000至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虫草的药用价值同样是神乎其神的,而且还在与时俱进,从抗癌到壮阳,从美容到治疗艾滋病……几乎无所不能。正因为此,每年有大约10万外来人员进入青海三江源保护区挖“虫草”,挖一根“虫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以每人每天平均挖虫草6-10根,挖掘期为50天计算,那么每年破坏的草皮面积就达数十万平方米以上,三江源保护区的植被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如何保护天山雪莲,如何保护三江源的生态?当去年6月新华社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时,就有评论指出:“是三江源区的生态重要,还是人类的健康、生命重要?答案不言自明,这就是‘以人为本’。但有一个问题有必要厘清:虫草,是否真有那么多药用价值?即使有某种药用价值,是否就无可替代?我想,以现代科技之发达,弄明白这些问题应该轻而易举。如果答案只在‘否’的一面,那么,文化传播中对‘虫草’神奇功效的宣传,以严重破坏生态为代价对虫草的疯狂挖采,适足以表现出人类的蒙昧与愚蠢。”该评论还提到了犀牛角、熊胆等,指出国人对珍稀药材的迷信促使了人类对异类甚至还有同类的杀戮与残忍,要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非破除这种迷信不可。
不破除“雪莲迷信”,保护天山雪莲就是一句空话。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