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日报讯 (记者 于丽爽)箱子打开,游隼犹豫一下,迅疾展开双翅向空中奋力飞去,发出示威般的叫声。15日下午,京津两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牵手,在延庆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放归25只猛禽,包括苍鹰、猎隼、游隼等,全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今年以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已累计放归野生鸟类2000多只。
初冬的野鸭湖,树枝上还残有绿色,野草已经枯黄。碧绿的湖面上水平如镜,一群群绿头鸭游过时,掀起阵阵涟漪。远处的荒草丛里,隐约能听到各种鸟叫。
当天的放归活动在保护区深处进行。等待放归的猛禽都装在专用箱子里,工作人员打开箱子后,这些刚刚康复的猛禽似乎还有些不适应,它们站在箱口看到外面广阔的天空时,才迫不及待地扑棱棱奋力高飞。
“眼下正是猛禽迁飞的季节,我们希望这个时候放归,它们还能赶上南飞的队伍。”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张志明介绍,为了更好地跟踪和研究放归野生动物的迁徙规律,这些放归的猛禽佩戴了用于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脚环。
据介绍,这次放归的猛禽是由天津相关部门查扣的。今年10月11日下午3点左右,有志愿者举报,天津市南开区汾水道彩霞里有人饲养苍鹰等猛禽。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配合天津市森林公安局与南开分局向阳路派出所,前往查扣了39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30只苍鹰、6只猎隼、3只游隼。
查扣期间发现,鹰隼的眼皮全部被缝上了。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接收后,组织人员立即拆除眼线进行救治,救治过程中,有一只苍鹰死亡。
由于天津野保中心救护设备、笼舍等条件有限,不能及时救护、饲养这么多鹰隼,为保证鹰隼救护和饲养的成活率,10月13日下午将38只猛禽送到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代为救治、饲养。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救治、饲养,有25只猛禽恢复健康,达到了野外放归的标准。为了使这些野生动物尽快重返自然、发挥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京津合作组织了这次放归活动。
“此次救护放归活动,是京津两地首次联合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活动,也是全国首次两省市联合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活动。”张志明介绍,两地联手实现了技术互补和野生动物救护资源共享,北京市今后还将加强和全国各地野保中心的合作。
据了解,北京市每年都要放归大量野生鸟类,高峰时一年可达上万只,这些鸟类主要来自执法罚没和群众举报查扣。近年来,随着野保宣传力度的加强,群众生态意识的提高,放归的鸟类有减少的趋势,去年只有2000多只。
野鸭湖是北京市最大的鸟类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28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种,其中猛禽30种。野鸭湖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春秋季都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到此停留。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多年来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常年都有专人看管,放飞猛禽在这里能得到安全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