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野生动物造“家园”
建立了以黑冠长臂猿及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无量山、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35167公顷,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在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区划过程中,将所有社区集体林和区外有长臂猿分布的林区都划入公益林进行管理,并启动了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工作。制定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了“哀牢山和无量山绿色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大了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农村能源替代建设,严格控制木材采伐限额,对全县森林资源实行强有力地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51%。确定了黑冠长臂猿宣传周、保护日,并将“野生动物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开展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的执法专项行动,确保了以黑冠长臂猿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在无量山大寨子建立了世界第一个黑冠长臂猿野外监测研究站,开展了黑冠长臂猿的习惯化研究、生态行为学研究、食性研究及遗传学研究,成功地将3群长臂猿习惯化,开创了全球不投食习惯化黑冠长臂猿的先例。开展了黑冠长臂猿视频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无量山大寨子黑冠长臂猿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了无量山和哀牢山黑冠长臂猿规范化巡护监测工作,在无量山大寨子开展了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和食源基地试验示范建设项目。开展了无量山保护区本底资源综合调查,出版了《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专著。开展了景东翅子树、景东槭树、云南铁杉林、灰叶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专项调查,进一步掌握了“两山”的野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建立了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体系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展了保护区的植物植被样地监测和动物样线监测工作。这些科学研究和监测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为黑冠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使村民及时掌握了野生动物活动的动态,减少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
给野生动物当“保镖”
成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保护区派出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站、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成立了黑冠长臂猿保护协会及县长臂猿巡护队,引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进一步壮大和充实野生动物保护力量。通过争取国家物种保护项目资金、各级财政投入长臂猿等珍稀动物保护资金、普洱市黑冠长臂猿保护协会长臂猿保护专项经费,以及大力加强国际国外合作项目,积极拓展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野生动物保护经费充足有力。同时,加强人口管理,对历年来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人员进行登记,建立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提高林区治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建立林区巡查制度,开展林区治安防范和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周边社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完善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组织各乡镇林业服务中心、派出所、保护站协调配合,组建林区联防队伍,并落实专职管护人员进行日常巡护,充分发挥各防火哨卡、监测站点作用,全面加大对林区重点地区管控力度,逐步实现林区管理由反应型向主动型转变。不断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大力强化林区治安的控制面,积极慎重布建林区治安耳目,选建广布效率较高的林区治安信息员,形成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信息网络,通过建立林区野外监控系统和安装林区红外相机,及时掌握林区治安状况,使林区治安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林区的每个角落,实现“耳聪目明”。另外,组织林业行政执法队伍、森林公安对候鸟越冬地、繁殖地、迁飞通道和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实行严密巡护和监管,制止和查处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确保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安全。组织公安、林业、自然保护、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收缴、清理枪支、弹药、扣子等猎捕工具,对餐饮酒店、农贸市场、车站码头、交通要道非法经营、贩运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进行集中打击。严把野生动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利用种类和数量关,杜绝超数量、超种类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发现超种类、超范围经营利用的,坚决依法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案件,一查到底,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决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