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止2005年底,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对燃放烟花爆竹放开了限制,有的是全部放开,有的是有条件限制燃放。在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已经有8个城市完全放开,有15个同北京市一样,是有条件限制燃放。这一举措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欢迎。
继承和创新春节燃放烟花爆竹风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满足和丰富广大民众的春节文化生活。燃放烟花爆竹之所以能世代相传,历千百年而不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能够使人们增添欢乐气氛、表达美好愿望和增进亲人感情;二是表达人们除旧换新和祈求吉祥平安、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活动及其文化涵义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心理,并成为人们对春节活动的一种期待和渴望。
其次,它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华文化如果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将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传统文化具有认同、凝聚、整合、区分、教育等功能,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活动吸引外国游客。
不过,传统的烟花爆竹有不少弊端:一是容易引起火灾;二是容易伤人,尤其是小孩;三是造成环境污染。为消弭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使这一传统的习俗世代相传,特建议如下:
一、以创新的思维看待烟花爆竹。
传统的燃放鞭炮是与传统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的。古代人口少,居住分散,即使在城市,也不像现在这样拥挤,烟花爆竹应该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和污染。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完全沿袭传统的方式不能适应当代大城市生活环境。只有进行创新和变革,传统文化才能恢复活力,才能够长期延续下去。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也一样,也应该通过创新来继承。
二、运用高科技,研制无公害烟花爆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人员,运用高科技对烟花爆竹进行一定的改良,发明一批适合在现代城乡燃放的“无公害”的烟花爆竹,即研制不会伤人致残、不会引起火灾、污染较小的烟花爆竹。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