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记者李单 通讯员纪建伟)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委员会2014年年会上了解到,中国野生动物救护标识正式发布。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李青文、湖北省林业厅副厅长黄德华共同为中国野生动物救护标识揭牌。中国野生动物救护标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了解,野生动物救护收容工作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都明确了救护收容工作的法律地位,赋予了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救护野生动物的重要职责。2014年,国家林业局下发的《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为,细化了我国野生动物救护程序及内容,对于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野生动物专职救护机构,并依托当地的动物园等社会专业机构开展了救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公众科普宣传教育,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我国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野生动物专业救护人员和技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开展。
背景资料:为推动我国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开展, 2013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了野生动物救护委员会,委员会在促进行业交流、制定救护技术标准、专业技术探讨、规范行业行为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