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绿色发展将促进贫困经济起飞
2014-10-13来源:凤凰城市
 

编者按:

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污染不仅是让中国各大城市头疼的问题,也正向乡村蔓延。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绿色发展已为共识。

对于尚保有“青山绿水”的贫困地区而言,在生态环境的约束下,如何既推动经济发展,又避免重走沿海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10月9日-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盟委员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气候论坛等机构的相关绿色发展研究单位联合主办了“绿色发展跨洲视频研讨会”,会后各方形成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发展之六安宣言》,凤凰授权独家发布,以下为《宣言》全文:

贫困地区绿色发展之六安宣言

2014年10月10日

中国·六安·佛子岭

2014年10月9-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盟委员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气候论坛等机构的相关绿色发展研究单位,联合主办了一次“绿色发展跨洲视频研讨会”。三个会场分别设在皖西大别山北麓贫困地区六安市的霍山县佛子岭一位农户家、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所在地凤凰城。佛子岭会场的国内外专家,就“绿色发展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起飞”主题,进行了两天的深入讨论和对话,并与布鲁塞尔和凤凰城会场专家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会议就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发表如下宣言。 

1.工业革命后,人类得以摆脱农业社会长期面临的物质匮乏。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地球上少数人口,享受到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繁荣。但是,以先发国家为代表建立的高物质资源消耗、高碳排放和环境损耗的发展范式,也带来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经济和社会危机。与此同时,大量的证据显示,工业化国家盛行的以过度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为典型特征的现有发展模式,却难以实现幸福这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需要对发展目的和现有发展范式进行根本性反思。

2.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工业化模式和生活方式,不仅被后发国家视为经济现代化的样板,亦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路径。当全球70亿人都试图以此模式实现自身的所谓繁荣时,人与自然的边界就不可避免地被突破,发展愈益进入不可持续的状态。目前人类发展面临的种种危机表明,工业化国家建立的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唯一路径,它不仅不可持续,也不是一种能给全人类带来最大福祉的发展道路。

3.面对传统发展范式带来的种种危机,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范式。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彻底转向低物质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从而使全球共享繁荣成为可能。这种新的发展范式的建立,仰赖于新的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我们不能用过去导致这些问题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贫困地区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再走牺牲环境的传统发展道路。一旦跳出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过去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很多传统约束,就不复存在,而很多新的优势,就会不断显现。

4.庆幸的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正赶上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目前,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进入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正在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范式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从资源的概念到居住模式,从生产、生活、交易到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为这些地区跨越式地建立起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提供了可能。

5.贫困地区今日之贫困,某种程度上乃是受困于工业时代的局限。在主要基于物质资源和物质财富的传统工业时代,乡村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乡村被简单地视为有形农产品和工业劳动力的供给基地,而乡村非物质的绿色资源,包括环境、休闲、文化、传统工艺、审美、情感、体验等在内,则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乡村尽管坐拥这些宝贵的无形绿色资源,却难以将其转化为财富,反而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被不断地边缘化。只有跳出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乡村的价值以及绿色发展背后的机遇,才会被人们充分认识。

6.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虽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但这种前景将以何种具体的形式和路径来实现,却仍有待艰辛地探索。这种新绿色发展范式的探索,一是在对传统发展模式弊端和发展目的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二是树立新的资源概念,充分利用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未被充分认识和挖掘的“新”的绿色资源;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制;四是用这些新理念、新资源和新机制,产出代表不同消费习惯和模式的新的产品和服务。

7.对于这一愿景的具体形式和路径,与会代表着重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引入世界各地的绿色发展最佳案例和试验,将六安建设成“世界绿色发展的中国橱窗”;在佛子岭定期举办绿色发展论坛,带动会议经济发展;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和绿色金融;探索同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建立绿色发展学院。与会代表并就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非物质文化产品、商务会议、教育培训、健康、旅游、休闲、创意、慕课、远程医疗、农村电子商务、新能源、绿色制造等绿色经济提出了很多设想。

    8.在一个贫困山村农户的徽派民居中召开此次国际视频连线研讨会,本身就是要传递两个关键讯息:一是随着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快速交通和物流体系的发展,贫困地区地理偏僻等传统约束,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二是贫困地区过去不被人重视的良好自然环境和非物质文化,其实是经济发展非常宝贵而稀缺的资源。这些“新”的绿色资源,可以转化为巨大财富。此次会议,亦是对上述愿景的一个测试。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原生态的偏远落后山村,基于互联网召开这样一个跨洲国际视频研讨会,则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在这些地方发展起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型绿色经济形态,并对其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升级

9.中国的乡村,正迎来新一轮的凤凰涅槃。在中国贫困地区进行这种绿色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