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特效药”治城市环境顽疾
2014-10-07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赵书勇
 

通过引摊入市,白天永安路不见了占道经营。

夜晚,永安路上的“明通夜市”让商贩们有了谋生的地方。记者李海曦摄

  速读 从昆明“城乡清洁工程”开展至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环境卫生时而反弹、占道经营屡治屡弹、城市牛皮癣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等情况依旧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推进的“顽疾”。如何彻底整治这些“顽疾”,昆明市官渡区和东川区都对症下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并取得了成效。

  对症下药治“顽疾”

  乱扔垃圾:成环境质量最大绊脚石

  “垃圾,每天都是这样多。”李桃珍说,鱼翅路口的夜市摊子每天产生的垃圾足以装满一辆小型垃圾车。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这里的垃圾堆放是杂乱的、无序的,连人行道和绿化带里都是。

  对于李桃珍等环卫工人来说,垃圾的无序堆放增加了工作量,也破坏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对于生活在周围的群众来说,垃圾的乱堆乱放则影响了生活环境,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卫生隐患。

  “城区主要城市小区及道路周边的卫生情况已经明显改善,现在最难整治的就是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市数字城管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如吉兴集、黑林铺等地段,多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成堆垃圾。

  “城市牛皮癣”:治理成本高惩处难

  每天上午,盘龙区环境监督员李焕珍都要带着自制的小铁铲,提着水、油漆沿着拓东路巡查几遍,她的职责就是清除各种小广告。但她的清理速度还是跟不上“城市牛皮癣”产生速度。在阻止张贴小广告或是喷绘小广告的时候,还会遭遇暴力威胁。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延安医院附近看到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正在往墙上贴广告,她就前去劝阻,结果对方不但不听,还恶语相向,威胁说:“少管闲事,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这种情况,在官渡区小板桥街道的环境卫生监督员看来也很正常。张志明是街道聘请的“专家级”卫生监督员,“他们贴一张小广告,只要三秒钟,我们清除一张最少也需要5分钟。”小板桥街道城市建设与管理科科长丁惠芳说,大量“牛皮癣”出现的背后,意味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小板桥街道每年投入清除小广告的费用约20万元。

  占道经营:屡治不好引摊入市遭拒

  对于做水果生意的王大学来说,国贸中心附近的道路是最好的经营地点。这里每年近百次的大型会展,总是为小贩的生意提供超高人气。今年南博会期间,王大学放弃“打游击”,他主动参与到了关上街道的“引摊入市”队伍中,但他周围还有不少人坚持“打游击”。

  关上街道城管科负责人田靓伟坦承:小贩的生存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必须考虑的。“引摊入市既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又能给小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但是很多小贩认为引摊入市点不是自己理想之中的地点,出现恶意抵抗,一度让引摊入市工作陷入僵局。

  小贩为什么占道经营,为什么抵制引摊入市,这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整治占道经营

  官渡区 找“好”地点引摊入市

  昆明火车站附近,曾经有一条因占道经营而出名的街——永安路。这不仅是让官渡区政府最为头疼的街,也是最能集中反映城市管理者与小贩之间矛盾的地方。

  占道经营不但污染环境、阻碍交通,还严重干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市、区、街道多次接到市民类似投诉。

  同时,占道经营的小贩也提出来,占道经营是为生存计,实属无奈之举。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一个既不影响市容环境,而且又能保障收入的地方,他们也愿意找个固定的地方经营。

  要考虑小贩的生存问题,也要考虑市容市貌,不占用城市主干道、广场,不能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为此,太和街道将永安路的北京路到明通路约300米长的路段作为引摊入市地段。这一路段服务行业多,有大型商场3个、小超市2家,还有多家宾馆酒店餐馆,完全可以满足小贩需要;同时,路边只有两栋居民楼,对居民的影响也较小。

  今年6月1日晚,拥有26家经营小炒、煮品、小吃、烧烤等夜市摊点的明通夜市正式开门营业。与此同时,太和街道辖区内各路段摆摊的小贩纷纷主动要求入驻,该路段也成为“城乡清洁工程”特色美食夜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治理“城市牛皮癣”

  东川区为小广告找个去处

  东川找到了一个治理“城市牛皮癣”行之有效的办法。

  以前的东川城区,小广告也曾铺天盖地,一棵电线杆上最多的时候可以找到上百条小广告。但如今在东川的街头,却基本看不到随意乱贴的非法小广告。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疏堵结合,公司化管理小广告”。说起来简单,但是如何做呢?

  首先引进宜良卓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东川分公司来市场化运作管理小广告,在城区人流量较大的东西南北新桥河、桂苑街、防疫站、春晓路、白云街、南郊、水务局旁共设置了七块张贴板面,有偿为群众提供了100余平方米的合法传播渠道和场所,从源头上减少了小广告的胡乱张贴或者喷绘。

  同时,东川还建立乱喷涂、张贴小广告有奖举报制度,设立奖励基金,利用新闻媒体发布乱喷涂、张贴非法广告举报电话。对通过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举报案件经过调查属实并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的,将对举报人给予奖励。这就增加了群众支持率和参与率,整治效果自然较好。

  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举措,却解决了“城市牛皮癣”的难题。

  这样的措施,同样可以放在整治垃圾乱丢乱放的行动中,加大宣传,引入监督奖励机制和惩处力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垃圾也就不会乱堆乱放了。

  当然,这样的举措也可以放到引摊入市中。加强宣传的同时,对个别态度恶劣甚至挑衅、影响社会治安的小贩,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强化日常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在找好引摊入市点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占道经营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 记者赵书勇报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