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居民拒绝"裸露垃圾"
2006-08-08
    北京:胡同居民拒绝“裸露垃圾”

    近来,不少家住胡同的读者来电反映胡同垃圾问题。市民何先生说他住的胡同里,到处都有生活垃圾,不管在白天还是夜晚,一到刮风下雨天,遍地狼藉。赵先生则表示,“每天早起遛弯儿时,都能看见胡同里堆放着一堆堆的“裸露垃圾”等待着清洁工清走。在清洁工到来之前,一旦有风刮过,一些白色垃圾便被吹向天空,落得到处都是。”大伙儿在来电中都迫切希望能恢复早先安放在胡同里的垃圾筒,“有个垃圾筒多少能避免垃圾露天的脏乱现象。” 记者饶婷实习生李萌

施工遗留应清理

施工遗留应清理

  [现状]垃圾暴露随处可见 半数多胡同居民不满

    为探究胡同保洁的现状,记者选择了胡同区较多的东城、西城、宣武和崇文区展开采访。

    在上午10时到12时这个时间段,通过对以上城区随机选择的3条胡同的实地观察,发现一些胡同垃圾脏乱情况确实存在。大伙儿对胡同卫生状况满意度不高,问询41位胡同居民,表示基本满意的只占47%。

    记者通过对相关街道的采访了解到,胡同的保洁服务多数为街道出资聘请保洁公司,或街道自组保洁队进行保洁服务。少数由区环卫中心下属公司进行保洁。在保洁形式上多为每天一扫两清,早晚有保洁员定时清理居民拿出户外的垃圾,平时保洁员巡回清理。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在一些胡同中各户门前都放有竹筐,垃圾基本上都放在筐中,但也有一些居民还是随手将垃圾放在了筐外。也有的居民把吃剩的饭菜直接丢在了路边。总之,一包包、一堆堆的垃圾放在狭小的胡同中,造成脏乱,也给司机行车、居民进出带来不便。

    为此,在采访中有近六成居民都表示希望多安置垃圾筒,减少垃圾暴露。那么这个提议是否可行?胡同垃圾密闭化管理的难点又在哪里?

[难点]难寻垃圾筒安放位置、居民自律不够

    胡同垃圾密闭化管理难

    对于胡同居民要求安置垃圾筒的呼吁,四城区环卫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垃圾筒的安放是个难点。

    一是位置不好设置,胡同都比较窄,现在胡同里车停得也较多,另外,放在哪家门口哪家也不愿意。所以,很难找到一个方便大家投放垃圾的安放位置。此外,安全也成问题,由于冬天烧煤,不少胡同居民直接把炉灰倒入垃圾筒,易使塑料垃圾筒开裂,造成破损不说,万一发生火灾,由于胡同狭窄,救火十分困难;如果设置不锈钢的,又担心偷盗情况发生。再有就是放置垃圾筒,也不能杜绝垃圾乱丢和暴露问题。原先之所以撤除垃圾筒,就是因为老式的垃圾筒需要踩踏或手掀打开盖子,有的胡同居民嫌脏、嫌麻烦,索性就近往边上一扔了事。有的地方为了方便居民扔垃圾,筒上不设盖子或敞着盖子,结果垃圾照样暴露、脏乱。

    此外,胡同住户成份的变化和一些胡同住户卫生意识偏低、不配合环卫工人的清扫保洁工作,也是胡同卫生状况难如人意的成因。记者从所采访的居委会了解到,目前有1/3的胡同住户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其中一些人还没有树立城市生活的意识,乱倒乱扔垃圾成习惯。另外,他们的作息时间也与胡同里的本市住户有所不同,做不到配合清扫工作,在规定时间把垃圾拿到户外,这也给胡同垃圾的及时清理增加了难度。

    [关键]加大投入提高管理 提升胡同保洁质量

    对于记者调查中“如果安置了垃圾筒,是否还会出现垃圾乱丢的情况?”不少居民客观地选择“垃圾乱丢情况会好些,但依然会存在”的回答。对于如果无法设置垃圾筒,该如何解决胡同环境卫生问题,居民表示,“希望环卫工人能加大保洁清扫的力度和次数。”

    而通过在西城区的西四北三条地区和东城区府学胡同的采访,记者发现,这两处是通过加大人力清扫措施促成胡同整洁的典型。

    西四北三条地区是平房保护区,记者发现这里的胡同较为干净。居民们对胡同的环境卫生也非常满意,而且一个劲地夸赞胡同保洁员勤快,“一整天都在这儿转悠,见垃圾就清。”记者与负责西四北三条和姚家胡同的保洁员攀谈得知,他早起上班必须在19分钟内到达保洁区,从保洁区到达清洁站的时间为10分钟。每半小时要在保洁区内巡回一次,一天要转17趟左右。

    负责这片平房保护区保洁的是西城环卫中心下属的环兴清洁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他们对辖区胡同进行过精准的测量,对100多位保洁员从出发地到保洁区,从保洁区到清洁站的时间、距离,都实现了管理数字化。作为一家保洁企业,环兴中心以数字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手段取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在加大人手、增加保洁次数的同时,中心为保证服务质量还建立了6级监督检查机制,并与社区紧密联系,一季度一回访,听取反馈意见。

    “每天早晚两扫两清外加巡回保洁,垃圾滞留物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清除,基本解决了暴露垃圾问题。”环兴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有发放塑料袋,方便居民用塑料袋将垃圾封闭好再投放户外的打算。

[出路]杜绝“暴露垃圾”还需居民配合

    本次采访从胡同居民呼唤垃圾筒的回归入手,但结果显示,因为胡同窄小的特性,以及安全卫生和投资等原因,普遍设置垃圾筒客观上不具备条件。而把重点放在加大人员和清扫保洁次数,再因地制宜,在不影响交通的地方适当安置垃圾筒收纳垃圾,似乎是解决胡同垃圾问题的较好出路。

    采访到的胡同居民对此也表示赞同,“实际上,想安垃圾筒也是因为怕保洁员人少,转不过来,赶不及清理。与其东一堆、西一堆,还不如都装进垃圾筒。如果保洁员能做到勤于保洁,那当然更好。”

    西城和东城一些胡同的成功经验显示,基本解决暴露垃圾、创建胡同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可以做到的。不过,要想将这一工作做得更好,显然还需要广大胡同居民的配合,在采访中不少居民也希望政府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居民形成每天按指定时间段和地点投放垃圾的习惯,大家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西城区姚家胡同,保洁部门在过路人较多的胡同交接处和居民休憩地点安置了果皮箱,同时安排足够的人手、督促保洁人员加大巡回清扫次数,使胡同清洁得到保障。

  [聚焦]施工遗留应清理

    永外沙子口附近一条新的马路早已通行,可是原来拆迁后留下的地方,在两条新旧路之间形成了一条脏乱差的真空地带,这里无人清理,杂草丛生,许多小商贩随意把西瓜皮等物丢弃在那里,还有许多不用的工棚和临时建筑。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治理。张桂存摄

    投入3000万元增加垃圾桶

    [新政]两年内1万个果皮箱街头上岗

   到2008年前,本市的果皮箱数量增加1万个。昨天,市政管委在答复政协提案时透露,市区两级财政将投入3000万元,缓解城市道路果皮箱数量不足的问题。

    硬件不足导致居民乱扔垃圾

    “垃圾桶数量太少,找起来太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政协委员强磊在今年政协会议上就指出,按国外的城市卫生设施水平,一般间距在10米左右就会放置一个垃圾桶,北京显然达不到这个水平。强磊委员建议在增加垃圾桶数量的同时,根据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科学地设计垃圾桶放置的位置。

  商业街百米内有个果皮箱

    市政管委在答复强磊委员的提案时表示,北京果皮箱数量目前为15371个,和1995年的6241个相比,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4%。但是,北京果皮箱数量仍然太少,分布密度小,距离相关指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记者了解到,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出入口附近应设置果皮箱。同时,该标准还对果皮箱的设施间隔做了规定,即商业、金融业街道:50至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至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至400m。

  经费不足果皮箱更新难

    据调查,造成果皮箱数量依然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各种人为原因,造成了果皮箱破损、丢失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果皮箱数量减少;由于经费不足,造成一些道路的果皮箱设置数量不够。

来源:京报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