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获初步科学探测成果
2014-01-28

嫦娥三号获初步科学探测成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01-28

    月球车机构控制出现异常 专家正组织排查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甘晓) 1月25日,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二月昼工作,已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第二次月夜休眠前,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有关方面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排查。

    嫦娥三号在实现测月的科学目标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初步认为,着陆区是月球上较年轻的地区之一,记录了月球最后固化阶段的历史。进一步对着陆区更多样品的探测分析则将获得系统的物质成分和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剖面。

    “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开机进行探测。

    全景相机对巡视器周围月面进行360度环拍,获得多幅图像数据。嫦娥三号任务科学应用研究核心团队责任科学家林杨挺指出,着陆区表面分布的石块数量很多,特别是在大小不等的陨石坑沿更多。

    “这些石块大部分应该是从月壤下不同深度被挖掘出来的。”林杨挺推测。图像还显示,少量石块的颜色更黑或更白,意味着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成因。

    通过对图像的初步分析,科学家估计,着陆区是月球上形成时间较晚的地区之一,而着陆区以北10公里处形成时间更早,月壤成分也应有所不同。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对月面元素进行了探测,识别出镁、铝、硅、钾、锶、钇、锆等11种元素。林杨挺评价:“数据表明仪器状态比预计要好,尤其是获得锶、钇、锆三种微量元素的谱线是意外的惊喜。”

    月球形成假说认为,月球曾经有一个深达800公里的“岩浆洋”。其冷却结晶过程中,比重小的斜长石上浮形成如今的高地,比重大的橄榄石等矿物下沉。最后残留的岩浆被认为富含锶、钇、锆等微量元素。林杨挺认为,嫦娥三号的有效载荷能探测到这三种微量元素,提供了探测位于着陆区深部的“月球最后冷却物质”的好机会。

    林杨挺期待,嫦娥三号获取的探测数据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区的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建立起该区域玄武岩浆喷发和小行星撞击的历史。

    据地面应用系统数据预处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任鑫介绍,地面应用系统采用北京密云站50米数据接收站和云南昆明40米数据接收站接收嫦娥三号的探测数据,总部收到地面站发送的原始数据后,要进行三个级别的处理。

    “首先,0级处理将进行信道处理和两站优化拼接处理,得到每种有效载荷原始数据块;在此基础上,进行格式调整、物理量转换,得到1级数据预处理产品;最后进行系统校正和辐射校正,并标注探测器位置与姿态,得到二级数据产品。”任鑫说。

    此外,测月雷达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内和10米内的浅层结构,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得了月壤的可见光波段光谱图像和短波红外光谱数据。

    《中国科学报》 (2014-01-28 第4版 综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