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之后 更容易心梗或中风
2014-01-13

流感之后 更容易心梗或中风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4-01-13

    江苏现已进入“流感季”。

    医学最新发现:流感能导致心梗、中风,有人甚至会因之猝死。原因是,流感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以破坏动脉中“休眠”的斑块的稳定性,当斑块分裂时,在斑块破损的表面会形成血栓;释放出的碎片随血流在全身自由运动,如果在大脑和心脏沉积下来,就会造成血管阻塞……

    采访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 老年心血管科

    副主任医师 周传伟 本版采写:李兰陵

    新流感容易让青壮年人群中招

    新闻:甲型H1N1新型流感正在美国迅速蔓延,今年青壮年人群((18-64岁)成为此新流感的高危人群。

    新闻:江苏确诊的流感患者中,H1N1流感占到了17%。

    新闻:南京一54岁女性7日晚确诊感染了H7N9禽流感。

    病毒感染有个规律,即传统病毒,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孩子容易中招;而变异来的新的病毒毒株,青壮年容易中招(特别是在流行之初)。

    如,2009年年初,甲型H1N1流感第一次在全球大暴发时,在墨西哥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

    为何会如此?

    原因一,变异的毒株,青壮年以往从没有感染过,体内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抗体。

    再则,青壮年人群由于工作和社交的原因,会接触更多的人群,因而会有更多的感染机会。发病的基数多了,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也随之增多了。

    还有,青壮年感染病毒时,容易产生“全身炎症细胞反应综合征”。

    何为全身炎症细胞反应综合征?

    流感病毒的感染,可以触发“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即病毒感染后,淋巴T细胞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炎症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以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如果免疫性炎症反应过强,促炎因子大量释放,产生了类似“细胞因子风暴”现象,机体就会出现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当这种炎症反应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时,会引起广泛的组织细胞损伤,就产生了“全身炎症细胞反应综合征”。

    因为青壮年人群的生命力处于巅峰状态,免疫力一般也是最强的,所以很有可能导致自身的免疫炎症反应过于强烈,这种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首先会损伤娇嫩的肺部,肺部的炎症又进一步加重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全身各个脏器功能受损,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起呼吸衰竭,致死。

    老病毒易致幼儿老人死亡

    新闻:江苏省疾控中心发现:今年确诊的流感患者中,77%是老的甲型H3N2流感。

    传统流感的易致死人群,是孩子和老人,以及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为何会如此?

    流感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为什么有人却病死了呢?有个重要原因,是流感给细菌感染打开了方便之门,让患者继发细菌感染,患上继发性肺炎,而重症肺炎,会致人死命。

    “方便之门”是怎样打开的?

    呼吸道本有一层由黏液层上皮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共同组成的防御屏障,而病毒感染会破坏这屏障。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就是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病毒会钻进上皮细胞复制,迅速地产生子代病毒,子代病毒钻出老细胞后,老细胞变成了空泡。子代细胞再钻进邻近的细胞复制后代……如此,一个个上皮细胞成了空泡,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降低了防御能力。

    再则,病毒感染后,埋伏在呼吸道上的免疫细胞奋起与之作战,不断地战死。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后,呼吸道局部的免疫细胞减少了。

    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后,原来定殖在呼吸道上,被免疫细胞抑制住的“正常”菌群,就会乘机作乱,空气中的病菌也会乘虚而入,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肺炎。

    2岁以下宝宝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这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不安全期”;而老人,免疫细胞功能不如年轻时活跃,免疫系统调节能力也比较差。

    因此,老人和婴幼儿成流感并发肺炎的极高危人群。

    新老病毒特别威胁肥胖者生命

    流感的易致死人群,还有肥胖等合并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

    美国有研究人员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了35只实验鼠。5个月后,这些实验鼠平均体重比对照组老鼠的体重高出37%,脂肪含量高出10%。然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实验鼠分别感染流感病毒,最终,肥胖实验鼠因流感而死亡的比例为40%,而正常体重鼠这一比例为4%。

    研究发现,肥胖实验鼠免疫系统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其杀伤力比正常体重鼠低50%。自然杀伤细胞能杀死被病毒感染的机体细胞,阻止病毒扩散,是早期免疫反应的一个中心环节。

    再则,肥胖其实是身体的一种炎症反应,胖人的超敏C反应蛋白一般水平异常,更容易染病;此外,胖人的心肺功能下降,他们的呼吸系统更容易受到流感影响。

    这提醒人们,肥胖人群在流感中可能出现免疫系统失效,尤其是面对新型流感时,肥胖者死亡的风险要远远高于正常人。

    心脑血管病患者会因之猝死

    流感的易致死人群,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登在《心脏研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流感会使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风险提高1倍。

    研究人员指出,因为流感引发的炎症,破坏了动脉血管壁中“休眠”的硬化性斑块的稳定性,使其斑块破裂,并在斑块破损的表面形成血栓,这样就造成了血管阻塞;当斑块分裂,释放出的碎片随血流在全身自由运动,如果它们在大脑和心脏沉积下来,也会造成血管阻塞。

    美国的研究则是:流感可以使心脏疾病恶化,在流感季节里,死于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明显增多。仅在美国,这一数目每年就高达9万多。
    还有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证明:流感病毒感染,会加重中风症状。

    研究者阻塞试验鼠大脑中动脉,使其发生局部缺血中风;然后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试验鼠鼻腔。结果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增加了试验鼠脑梗死的面积。

    其原因是,流感病毒的感染,触发了“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即,免疫细胞为对抗病毒感染,释放细胞因子入血,而某些细胞因子可在局部缺血脑组织中,诱导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和其它炎性介质生成,从而加重缺血性脑组织损伤。

    2009年,全球70多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中,多数人在感染流感前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控制好病情

    预防流感及并发症,唯有增强免疫力,那如何通过饮食来提高?

    多喝水:

    可使口腔和鼻腔内黏膜保持湿润,让其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物质就是免疫球蛋白。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球数目大量减少,免疫物质合成不足,会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

    多吃含铁的食物:

    当人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时,免疫系统中起控制调节作用的T细胞含量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运作。

    此外,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摄入增加,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末梢循环,避免手脚冰凉。脚对温度比较敏感,若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扰。

    富含铁质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肉类、猪血、鸭血、蛋、深色蔬菜等。

    多吃含锌的食物:

    锌能激活200多种对生命重要的激素和酶,帮助免疫系统发挥最大的保卫作用。缺锌会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

    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豆类、牛肉、羊肉、猪肝、小麦胚芽等。

    2009年-2010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受追捧的玉屏风散和板蓝根,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之功效,但不能滥服,请按说明书服用。

    重要的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保持原有疾病的稳定,如高血压病人要保持血压正常,糖尿病人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