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奥运建筑缘何没有民族特色
2006-08-03

  举例来说,鸟巢它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瑞士赫尔佐格和迪穆龙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联合体的作品。,一个开敞的透明的外壳,基本上不具备任何节能的措施。除去奥运期间的300余天中,在冬天,它是一个在呼啸北风中,一个巨大的冰冷的钢铁建筑,夏天,钢结构吸收大量热量,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火炉。内部服务空间须完全通过内部空调来调节,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但是在那段时间,北京更多地追求一个历史性的标志,一个宏伟的纪念碑,而不是以建造一个合理实用的体育场馆为首要出发点 在这样的一种价值标准下,中国的建筑设计正逐渐失去自身的风格,而走向标新立异的极端。 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但是在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取向上,却使人不由得对绿色环保备感担忧。。所有的建筑都是西化的,即使他由中国设计师参与设计

  但是可喜的是我们在奥运场馆的旁边,发现了一个体现民族精神的建筑,他就是摩根中心,城市建筑可谓是在世间保留最长的艺术形式,可目前中国很少有人思考建筑中所包含的艺术问题。毕竟,现在的建筑开发商过分注重建筑的商业价值,对建筑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常常容易忽视。我们的官员、开发商习惯把建筑设计拱手让给外国人,导致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什么样的风格都有,唯独没有自己的风格。这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破坏,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忽视。建筑有它的代表性才会永存不朽,否则我们只有遗忘。摩根中心由世界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亲自设计,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却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佛学精神在整个建筑中得到完美体现。彰显“东魂西技”的建筑理念,开创大景、大型、大功能的三重设计理念,借助全人类的智慧,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遥望摩根中心,五栋极品建筑犹如一双巨手,代表着超越时空的博大与无限包容的般若智慧。

  摩根以巨龙为型,塑龙首、鳞身,口含傲视明珠,身挟万国之剑,长562、高197,从容铸定四十三万平米的国际综合建筑群体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好东西。中国是大国、古国,并将要成为一个强国,我们太有理由去创造自己的风格。我们的文化最终是要输出的,而不是进口。但愿几百年以后,谈到中国建筑,人们想到的不只是天安门和万里长城。希望中国犹如“北京摩根中心”这样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建筑更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整个工程像一条东方巨龙。”

  工程系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先生设计,旨在建设体现东方文化的经典建筑。他得奖不计其数,一直坚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丁山香格里拉的大屋顶、沈阳方圆大厦到台北101大楼,可看出李祖原的设计思路,就是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运用到新的建筑里。有两点是他们特别注重的,也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一是将商业作品变成文化议题。造型的意象是民族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个性,这种个性和情感并不是说它放到哪个国家都可以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追求造型的意象。在中国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一贯坚持主张“中国式建筑”的实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解;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如此执着地探索“意”与“象”的共生,并在建筑中力图表达意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在当代建筑中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探索东西方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契合;也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追寻当代建筑的理念,探索当代建筑的哲理。但20031027,“巨龙”即已难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分别距离摩根中心仅180500的“水立方”和“鸟巢”,计划于2007年年底竣工,目前均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工程建设;而摩根中心只完成了25万平方米的建设,五幢未完成的灰色烂尾楼,犹如5根枯指,矗立在北京奥运规划地带的西南方。认识到有一种民族精神体现在摩根项目中,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甚至企盼着它的早日完工。

  摩根中心,由于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造成了现在无法建设的局面。没有了他,奥运仅有的一点东方特色也失去了。

来源:百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