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让世界看到了什么?
2006-01-05
   编者按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最近一年里,杭州市通过将城市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内涵,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这是推进旅游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国际上城市旅游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表明,整合一个城市的社会公共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旅游观光产品,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挖掘城市自身历史与功能内涵,实现城市形象由平面的宣传向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展示转变的重要切入点。

    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31日电 目前,由于全国各地在旅游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程度上的不平衡,人们对于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还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旅游开发仍然处在以景点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杭州市首推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快改变传统旅游的单一化模式,这在全国范围内是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意义的。中国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过渡的阶段;而现代旅游终究要由一种时尚的产物演变成为主流模式,这种趋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新课题。杭州这样的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快速转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向全国推介。

    杭州是一座有着2226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近年来,杭州相继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殊荣,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既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又彰显出杭州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杭州市的领导和旅游主管部门清楚地认识到,要发挥这种优势,就要集中力量创建高质量的旅游环境,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知名度高、竞争力强、适应旅游发展趋势的国际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和品牌,提高城市文明水平,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

    如今,杭州市在“旅游国际化”方面已卓有成效,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即是将社会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开放为国际访问点。在这一年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看到了杭州精美绝伦的山水风光,看到了精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看到了今天存在于这座城市中的精致和谐的市民生活,从而触摸到了杭州的城市脉搏。这座曾受到过马可·波罗高度赞誉的美丽都市又一次全方位地亮相于当今世界的视野中。

    “精致和谐”与“大气开放”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是杭州市提出的一句口号,同时又是杭州人倡导的一种人文精神。简短的8个字浓缩了这座城市自我认定的品格形象,也反映了杭州人面向未来的精神境界。杭州确实让世界看到了精致与和谐。在这里,人们积淀了工作与休闲浑然一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工作与休闲,是大多数杭州人的理想境界。杭州人的这种理想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境界。因而,当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西方游客走进这座城市,从精致和谐的氛围中发现了自己所喜欢的实质内涵时,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杭州人的生活,做一番深入探究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元月,杭州市政府宣布:在2005年全年,将100个社会资源点分3批向国际游客开放。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不仅可以走进杭州的“大门”,而且还可以进入它的“内院”。工厂、学校、医院、渔村、农贸市场、居民社区,甚至作为政府权力部门的法院和派出所,都陆续开始接待来访者,杭州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逐渐清晰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将社会资源开放给游客参观,也许并不是杭州的首创,但像这样全方位、多层次、成规模地开放国际访问点,在我国城市中确是一种创举。西湖之滨、吴山脚下,纷纷挂起了“国际旅游访问点”的牌子,此举向外界宣告∶“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是杭州的风格,杭州是一座大气开放的城市。

    说杭州是精致和谐的,一般人均无异议。但论及大气开放,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以城市风格作比较,论大气杭州比不上北京,论开放杭州不及上海。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定位,杭州似乎不必在这几个字上去做文章。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杭州的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综合素质均有了大幅提高。杭州既提升了城市品味,杭州人也改变了内敛和保守的形象。又加上西湖的综合保护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湖景区实现了免费开放,政府实施了“旅游西进”、“旅游国际化”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杭州的面貌焕然一新,令世界对其刮目相看。就来杭旅游人数最多的上海而言,在上海人的心目中过去对杭州一向有小家碧玉的印象,视其为闲暇时散心的后花园,但近几年凡来过杭州的上海人无不交口称赞,艳羡不已,两座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开始缩短。

    今年春天,每逢双休日,就会有100多位特殊的游客出现在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在那里记者看到,客人们兴致盎然地游览山坡茶园,欣赏茶农采茶。原来这是梅家坞的一家茶叶公司特地从上海请来的客人,杭州人让他们搭乘每周两趟的“免费品茶直通车”来到青山环抱的山村里,让他们品一品正宗的龙井茶,学一点茶叶历史,观一回炒茶绝技,最后还在西湖边著名的楼外楼餐馆里宴请他们。这一切款待都不需要游客付费。杭州人的“大气”令向来见多识广的上海游客大跌眼镜。

    梅家坞茶文化村也是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公布的国际旅游访问点之一。这座“大坞套小坞、桃源又洞天”的山村经历了两次嬗变,形成了一种茶旅游发展的模式。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在参观梅家坞村后称赞,这是一个堪称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结合的典型。旅游界业内人士更称之为“梅家坞模式”。

    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杭州今天的成就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凝聚了世代杭州人尤其是当今杭州人的无数心血。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也曾经拥有过辉煌。“钱塘自古繁华”。南宋虽说是个偏安朝廷,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外来人口与人文资源的会聚,使其在经济文化上颇多建树,这也给杭州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马可·波罗来到这里时,杭州的美丽和繁华让他一见倾心。马可·波罗肯定不仅仅看到了西子湖的秀丽,他也看到了“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这位700多年前的国际访问者认为,这是一座“美丽华贵的天城”。

    那么,如今的杭州应该让国际游客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虽然历史上杭州已经拥有了美好而鲜明的形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以来是脍炙人口的美称,而且今天的杭州也确实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大气开放”的底蕴,但由于最近几十年来,对于杭州城市的定位问题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塑造什么样的形象,这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杭州市的领导和市民。

    如何给新时代的杭州一个科学的定位,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3年,中共杭州市委召开了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定位不仅实事求是地明确了杭州城市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还科学地指出了杭州在城市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方向。“越是民族性的,越具有世界性”。杭州市的领导认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都是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也是迎接世界休闲时代,适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塑造“东方休闲之都”形象的有效载体。

    去年8月份,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杭州旅游国际化启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杭州市旅游国际化启动工程“二十条”举措,随后,杭州市旅委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开发日本旅游市场十项举措》,这标志着杭州旅游业向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随后,杭州又召开了全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确提出了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要求。此次会议让与会者意识到,在杭州这座城市里,休闲与文化的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为进一步创业打下基础。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是杭州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是杭州快速适应旅游业态转型的需要,也是杭州建设个性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需要。

    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杭州市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如PATA专家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等,着手进行《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改善城市旅游环境方面,杭州从交通环境、语言环境、城市标识入手,成功申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开通了至日本东京、大阪,韩国汉城及新加坡的航班,并将积极争取开通至欧洲和美国主要城市的直航线;在杭州主要街道、三星级以上宾馆、A级景区、主要旅游商贸特色街等处开展了中英日韩多语标识系统设置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多语种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来杭的国际国内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和设施。

    2004年12月8日,杭州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公布了《杭州市城市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城市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是深度推进旅游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国际上城市旅游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表明,整合一个城市的社会公共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旅游观光产品,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挖掘城市自身历史与功能内涵,实现城市形象由平面的宣传向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展示转变的重要切入口。”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通过1———3年的努力,把杭州城市的部分社会资源转化为可供接待海内外游客的国际旅游产品,遍布城市的各个地域、各个领域、各个侧面,满足海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交流需求,展示城市化、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全面构筑起一个开放的、可进入的、具有亲和力和真实感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作为一座有着8000年文明史和2226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做好了各项准备,敞开大门迎接来访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