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将污染源“变废为宝”
2013-12-16

小菌菇将污染源“变废为宝”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3-12-16

  雨水滂沱,雾霾也被赶跑了不少。但许多人仍把这个困扰着全国各地的名词牢牢记在心里。

  如何能够避开雾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家住上城区的读者刘念清就打电话来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看到钱报12月11日A5版上那张照片,真是心有余悸啊,这样焚烧秸秆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些可都是霾源啊,你们有没有办法啊?”

  让刘念清心有余悸的照片上,大量的稻草秸秆都在冬天的原野上付诸一炬,但烟雾弥漫,黑烟熏天。而这样的一幕在富阳、桐庐、建德、德清、余杭、桐乡等地都能看到。

  好在昨天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消息:以后也许秸秆不用烧了,而且还能变废为宝,让大家的荷包再鼓一分。从污染源头到致富法宝,让天平逆转的是一种叫做大球盖菇的新品菌菇。

  不信?且听小记慢慢道来——

  不需狼烟四起

  大球盖菇能靠着秸秆喂大

  长得跟胳膊一样粗的菌菇,你见过吗?

  虽然个头巨大,模样古怪,但大球盖菇可是一等一的雾霾杀手。说起来这种新品菌菇在杭州市面上还买不到,它是杭州市农科院去年培育的新品种,目前正在余杭仁和街道东塘村的益民合作社试点,不过明年3月就能上市出售了。

  为什么说它能敌雾霾,并不是说它的吸附净化能力有多强,而是它可以将污染源“变废为宝”——江浙一带的晚稻收割后,总有大量稻草秸秆多余,为了处理它们,以前许多地方都习惯于焚烧,结果导致“狼烟四起”,让本就吓人的PM2.5指数更加雪上加霜。

  当地环保部门表示: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

  医生也表示:当秸秆焚烧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而大球盖菇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用原本农村只能焚烧或深埋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喂大的(见图)——

  6亩水稻田割下来的稻草堆到1亩地上,在上面撒上菌种、盖好土,然后浸水24小时,3~4个月后,这亩地上就能培育出3000公斤大球盖菇。

  产量不少,价格也挺不错,目前市场销售价可以达到15元/公斤。

  目前正在试点

  效果好会考虑全市推广

  吃头口水的人,在余杭。

  因为余杭当地有万亩茭白田,每年政府帮种植基地处理茭白秸秆,垃圾填埋费用都接近百万元;一些散户种植的茭白,秸秆还是以焚烧处理为主,十分污染环境。

  而今年余杭仁和益民合作社已经开始将稻草秸秆和茭白秸秆化废为宝,变成优质的培植基质。

  眼下正是大球盖菇播种的最佳时节,仁和街道东塘村的一片冬闲田里,益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杭州市农科院与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则在一旁指导。

  市农科院闫静告诉记者,大球盖菇的种植并不难,先将干稻草铺开,把菌种均匀地撒在稻草上面,再将旁边的泥土覆盖即可,“全部播完后再引水浇灌,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操太多心,明年上半年,白色的大球盖菇就会星星点点地长出来。”

  “烧稻草秸秆浓烟滚滚,污染环境,拿来种植大球盖菇既能废物利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益民合作社负责人沈兴连说,去年11月,合作社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指导下试种了3亩大球盖菇,今年5月获得了丰收,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

  沈兴连说,大球盖菇鲜嫩可口,营养价值也很高,吃过的市民反馈都很不错,今年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亩。

  “去年在这里做的试验很成功,今年我们想做个深度试验,看看茭白叶能不能培植大球盖菇。”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朱徐燕说,余杭有不少地区种植茭白,如果茭白叶同样能培植出大球盖菇,一方面能节省政府部门的费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杭州市农科院表示,如果效果好,将会考虑在全市范围内向更多的农户推广。(本报记者 施雯 本报通讯员 陈连孝/文林焱挺/制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