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圈:自闭或开放的选择
2006-08-02
如果既没有圈友之间策略性的互动,又缺乏与留言网友之间的意见交流,那么国学圈的存在价值何在?对国学博客圈这个新生事物,我乐观其成,不过更希望它能具有那种“创造性的互动”,而不是一味地守成,最终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自娱自乐的小圈圈。

  继国学教室老板班、国学短信之后,以北大哲学系为主要依托的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新浪开通了“国学博客圈”。(相关报道见本报C12版)目前第一批开通了以国内专业学者为主的资深网友圈,以及以草根网友为主的一般网友圈,此外,根据圈主“乾元国学”在主版上的介绍,还将陆续开通海外汉学圈、港澳学者圈。单从人员规模上看,新浪的国学博客圈是目前组织规模最大、人员影响最广的国学专题信息平台。在资深网友名单中的李学勤、庞朴、汤一介、楼宇烈等,均是国内传统文化学科内的大佬级人物,这些名字本身具有的号召力即非同一般。在这几位大师的光晕之中,国学博客圈的出世不啻是一颗横空出世的“重磅炸弹”。

  不过将这份资深网友的名单细细寻绎一过,在98位教授、博导、杂志主编的丛林当中,有不少旧识,平时相交似乎也并不了解他们是以“国学”为业,不一一引名细表。只是首都师大的陶东风教授,因为有前次与玄幻文学的博客过节,在网络坊间曝光率颇高,他与国学的交谊也挺值得推敲。由是观之,这个资深圈子的专业特色并不十分同质。

  看过几位的博客,也有这样的印象:既有考古和出土文献这样的“实学”话题,也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定位的高头讲章,既有讲三纲五常与现代伦理的,也有讲周易天象与历代名人命数的。正如“国学”这个名称可以包纳一切,国学博客圈把学术圈里的三教九流共烩一炉。缺少了必要的明确的专业定位,这不禁使我有些杞人忧天,搬出几位元老级的人物,却并不是将他们作为真正意义上博客圈的领军人物,会不会仅仅是扯虎皮拉大旗,纯粹是吸引眼球的需要呢?

  王夫之论文章曾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在乾元国学网中,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各说各话,彼此不通声气,形不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论题目标,那么这个圈子最终也只是一团乌合。博客这个新生事物,能载着国学走到多远,比起国学本身的价值争论,更让人好奇。博客是水,国学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者们之于博客,也不是初次涉水下海,今年白烨和陶东风引发的博客大战正是殷鉴不远。国学大师既然上了博客这条船,对博客的口水风波不知已经有了多少心理准备,许多读者并非怀着一腔虔敬好学的心情来这个博客圈子焚香膜拜,正所谓是来者不善。对于他们,国学圈友有没有想好各自的应对之策呢?

  如果既没有圈友之间策略性的互动,又缺乏与留言网友之间的意见交流,那么国学圈的存在价值何在?在这个国学圈子里读到的文章,偏袒传统的居多,反思传统质疑传统的声音至少现在还没有冒出头来,也不知道乾元圈主将来有没有器量给这些不同的声音一个空间。孟子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谐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没有了批判和质疑的国学圈,也很有可能堕入到孔孟诋诃的“乡愿”之列。

  传统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价值是不能一律打杀的,不过要如乾元博客的发刊语说,要“一起践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传统并非惟一的选择。美国一家互联网调查机构在7月19日公布的一项博客统计表明,在个人博客写作的十大理由中,“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得票52%,位列第一;而“影响别人的思考方式”得票27%,位列倒数第三。对国学博客圈这个新生事物,我乐观其成,不过更希望它能具有那种“创造性的互动”,而不是一味地守成,最终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自娱自乐的小圈圈。

  □王晓熊(上海学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