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垃圾桶成摆设
2006-07-30


二妃山垃圾场二期工程现场,工人正在铺设防止污水渗漏的胶垫。

二妃山垃圾场一条投资70万元的垃圾分选线,只上岗一天就被拆除。

    去年11月18日,武汉首条垃圾分选线在江夏区湖口村二妃山垃圾场落户。当时曾预测,分选线可让垃圾场的寿命延长两到三年,为国家节省近4000万元,同时每年回收的有用垃圾价值约160万元。

    今年7月2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二妃山垃圾场,分选线已不见踪影,其所在的一期填埋区垃圾山的高度,比开始运营时大约高出了七八米。收集沼气的管子沿着垃圾山蜿蜒盘旋,旁边二期填埋场正在紧张施工中。

    “分选线是上半年拆的,一期填埋区没位置了。”该垃圾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二妃山垃圾场承担武昌区、洪山区、东湖开发区和江夏区流芳街等地的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为1000多吨,一期填埋区只有90多万立方米库容量,二期至少8月初投入使用,“不拆不行”。

    该负责人透露,垃圾分选线“其实只运营了一天就停摆了”。

    曾在分选线启动当天任分拣员、在该垃圾场工作四年的一环卫工证实了“分选线运营一天就停摆”的说法。他说,30多名环卫工在运动的传输带拣垃圾,分拣起来很吃力,“这种回收方式有点吃力不讨好。”

    投资负责方武昌区城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考虑到将垃圾分选线从简易生产改造成工业化模式,该局已多次对其进行钢结构改造、地面硬覆盖等升级,但目前不得不因为垃圾场本身原因迁移。

    垃圾分选线还建不建?市城管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肯定要建,估计要等到二妃山二期填埋区正常运行以后,但具体时间现在还不能确定。

    

【苦衷】

建分选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垃圾场建分选线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市环境卫生无害化处理场一彭姓负责人直言,关键是源头上垃圾分类不够。

    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欧洲发达城市,垃圾源头分类执行得很好,一般在垃圾场建分选线没有必要。“在垃圾场建分选线必然受到一些限制,如要支付数目不小的电费、人员工资,垃圾运到垃圾场要经过倾倒、分捡、再次运输等多次中转,二次开销也很大。”同时,城市垃圾增长速度很快,一旦缺乏长远规划,分选线很可能与填埋区位置发生冲突,“那就只有拆线了。”

    

【现状】

    分类垃圾桶成摆设

    市城管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996年,我市开始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并陆续投放3000多个分类垃圾桶、进行社区试点等,可效果不太明显,“垃圾回收不到5%。”

    东湖风景区是我市首批投放分类垃圾桶的区域,但记者昨日走访时发现,不少垃圾桶都成了摆设。一环卫工说,游客丢的很多垃圾都可以回收,可他们经常乱丢。

    在汉口中山大道、香港路,武昌中南路、武珞路、汉阳大道等路段,与东湖风景区的情况相同。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市民,只有5位表示平时分类丢垃圾。

    去年,市城管局在武昌、洪山、江岸分别选取一个社区,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而从目前情况看,效果不明显。

    业内人士说,垃圾回收除了源头分类,环卫工中转站清垃圾时也可以分类回收,这样可以减少终端分类的尴尬。

    澳门路一中转站环卫工说,中转站一般晚上作业,一般到第二天凌晨4~5时就要全部清理完毕,如果还要分类整理,“既要安排人力,时间也不够。”

    

【对策】

     扩大试点,主攻源头分类

    江岸区城管局环卫部门负责人透露,9月初将在辖区5个社区试点垃圾分类投放,购买500个分类垃圾桶用于分类。

    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的关键还是源头分类。实行垃圾分选只是终端处理,但垃圾被污染后,回收价值不及前期分类的十分之一。

    据悉,为了推行武汉市的源头垃圾分类,9月份全市将试点30个社区、60个单位,通过增加环卫设施,配备环卫工督导提醒市民投放垃圾。同时,还将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回收、处理的产业链条,真正使其变废为宝。

来源:武汉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