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失落”的1/3收益
2013-07-04

养老金“失落”的1/3收益

2013年07月04日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现行养老金制度,今年起将迎来缴满15年并到退休年龄的第一批“中人”(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开始全面兑付。

  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专家张盈华测算,如果按照2001年以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计算,在此之前的投资收益按照一年期存款利率计算,从1997年至2012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可以得到超过5000亿元的收益。

  上述收益分摊到每个参保满15年、今年60岁退休的人身上,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提高1/3。

  不过,实际情况是过去的15年内,中央没有对个人账户基金出台任何实质性的投资运营办法,上海社保案后,地方更是对个人养老金投资避而远之。大量结余养老金存在银行活期账户上,被通胀吞噬。

  根据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基本保险累计结余中的31%、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保三项保险累计结余中的55%都是活期存款。

  同期的全国社保基金收益却远超CPI。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6月底发布的《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历经2008年的亏损,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收益率仍达到8.29%。

  全国社保基金现有两项资金托管:一是2006年受托管理13个个人账户做实省份的中央补助资金;二是去年3月受广东省委托投资运营1000亿元基本养老金。

  我国的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制度。

  张盈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个人账户已经是“空账”,因为原本应该完全积累的资金,被用于发放当期养老金,而应该投资的,就是由财政补助后所形成的2.4万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她还建议,这2万多亿元资金的投资运营,应当将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并用于提高账户所有人未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目前,企业按20%的缴费、个人按8%的缴费以及政府的补助加总起来,发放的养老金仅相当于当前社会平均工资的44%。而养老金之所以无法投资,两个主要的障碍就是“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空账”,其中,个人账户只享受2%-3%的活期利息收益,个人和政府做实账户的激励严重不足。

  从2001年辽宁省成为第一个做实个人账户试点至今已有12年,个人账户做实也扩大到13个省,可是截至2011年,做实的基金仅有2703亿,空账额的增长率远高于做实额。

  张盈华建议,如果要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有实质性的进程,就得避开这两个阻碍,而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建立地方委托运营、中央集中投资的投资体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