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情人节宜选三月三
2006-07-30
7月31日就是七夕节,当「中国情人节」已成为这一传统节日的别名时,民俗学者刘宗迪的质疑声「把七夕当情人节来过,可谓数典忘祖」在网上引起争议之际。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把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作为情人节更为合理,因为从周朝开始,它就是男女游春幽会的日子。

学术文章引发争议

 民俗学者刘宗迪告诉记者,他的文章7月24日发表在《读书》杂志第七期上,文章分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七夕风俗的由来。原来,「牛郎星」原名叫「牵牛星」,古代农历八月黄昏,正是祭祀用的牛膘肥体壮之时,它们可牵出来接受挑选,故名「牵牛」。

 而农历七月黄昏,当「织女」升上头顶的时候,正值暑气渐消、秋凉乍起、妇女纺线织衣的时节,因此,这颗星就被称为「织女」。此时银河横贯夜空南北,织女和牛郎隔河相对,这一景象,触发了古人的想像。

古时七夕不谈爱情

 「这说明七夕的由来是与节气紧密相关的。」刘宗迪说,「七夕的主要风俗一直是乞巧。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因此不能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想像和创作,就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情人节。」据刘宗迪介绍,出土的秦代占卜文献《日书》,就明确把牛郎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

 「我们想有个中国人的情人节,选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有什么不可以呢?」在网络论坛上,刘宗迪的观点挨了不少「板砖」。支持者则针锋相对地说:「想找个传统节日来压洋情人节,也要找得准点啊。」「七夕情人节有很强的商家炒作因素在里面。」

 对于这场「口水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把七夕选作情人节未尝不可,但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我看来,把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作为情人节更为合理,因为从周朝开始,它就是男女游春幽会的日子。」

河南民众冷待「七夕」

 另据新华社29日报道,「七夕」将至,与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相比,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明显冷清了许多。河南民众对此反应平淡,市面上也很少看到有关「七夕」的促销活动。

来源:文汇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