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传说”不是文化遗产
2006-07-28

     这几天,多家媒体报道了同一则消息:杭州发现董永与七仙女当年耕田的地方。缘由很简单:杭州有座“天仙庙”,在闸弄口天仙庙社区,附近有一棵古香樟树,如今,香樟树幸存并得到保护。树边新增一块巨幅青石碑,碑面刻有“天仙亭”,亭柱刻有赞美董永和七仙女爱情故事的对联。

    据媒体称,新出版的《闸弄口街巷文化撷英》一书记载说:天仙庙为1260——1264年所建。据查,董永乃东汉下乘(媒体原文如此,“下乘”应为“千乘”)人,遭遇兵乱南逃到钱塘江流域。董永夫妇逃难在此结庐,“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于情于理相契。《天仙配》故事发生于闸弄口,也非完全附会。

    见到此消息,记者立即想起不久前公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董永传说”,发现这“董永传说”的申报类别是“民间文学”,申报地区是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和湖北省孝感市,在因特网上搜索又发现“董永故里”在山东省博兴县,而东晋干宝《搜神记》称,“汉董永,千乘人”,有专家注解说,这千乘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这样,如果加上杭州,至少有7个地区有“董永遗产”了。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各地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并留下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的地方志中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均举行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称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

    缘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性,一则民间传说在多地流传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内容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柳毅传书、董永与七仙女这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无不如此,自称是“梁山伯”或“祝英台”故里的如今已经超过20处。

    眼下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与传说中的人物本来并无太多的关联,为了增加本地区的“文化含量”,硬是将异地的传说嫁接到本地,并有文人编造出一些相关的故事。除了附会“董永文化”外,近年来已经有过争抢愚公故里、大禹家乡、武松出家地乃至西门庆与潘金莲故里等事件。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伪传说”,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既然已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议事日程,也应该将鉴定和制约“伪传说”的工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一旦发现属于“伪传说”,立即予以制止。这样,祖宗留下来的民间传说才不至于加上太多的现代色彩,以至于谬种流传。

来源:文汇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