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学生“骨矿量”不足
2013年05月23日
昨天(05月22日),首都儿研所公布了对首个北京部分中小学生骨健康情况的评估结果。评估显示,半数以上学生的骨矿量不足。专家指出,这项指标未达标意味着骨折及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近年,肥胖、高血压、脂肪肝、高血糖等慢性病已“入侵”中小学生群体。北京市提出控制儿童肥胖、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和素养的具体目标。为此,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对北京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全身骨密度和体成分测量,全面评估儿童骨健康情况。今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课题组进驻北京景山学校,对1100名学生进行了全身骨矿含量、骨密度和体成分的测量。截至目前的检测结果发现:已经受检的学生中,骨矿量不足者超过50%,骨矿量极低者占2.5%,其中女生极低率达到4.9%。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指出,人体骨矿量在到达成年期前一直在聚集。到18至20岁左右,骨矿量占成人峰值骨量的90%左右。而儿童青少年期未达到合适骨量的个体,易导致儿童青少年期骨折,同时,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专家强调,骨质疏松症起病于儿童期,在老年期表现其症状。
针对儿童“成人慢性病”,今年6月、9月,本市还将开展膳食盐摄入调查和高血压儿童临床检查。
提醒
少喝碳酸饮料 多运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营养摄入,增加跑步、游泳、球类等运动,促进骨骼发展。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把含糖饮料当水去喝,这一方面会导致肥胖,同时含碳酸饮料还不利于钙被骨骼吸收,这也是导致骨质达不到健康理想的骨矿量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