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人文景观河”年内建成
2006-07-27
昨天,记者在黄埔涌、新河浦涌领略了清风碧岸、小桥流水,见到有不少市民前来钓鱼怡情。据悉,广州近年来在污水治理方面已投入80多亿元,今年还将打造沙河涌、车陂涌等10条样板河,条条彰显岭南特色和人文气息。由于拆迁问题复杂,市政园林部门表示,首先将贯通河涌两岸6米以内的景观带,未来计划扩展到20米。

  明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222.8万吨/日

  据介绍,从1989年至今,广州已先后投入了80多亿元,建成大坦沙、猎德等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新河浦涌、沙基涌等31条河涌的截污,城市污水处理量由1989年的15万吨/日,增至现在的187.5万吨/日(仅原8区)。目前,猎德三期、大沙地、南沙黄阁、北部四大系统正在紧张建设,到2007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可达222.8万吨/日。

  记者昨天一早在新河浦涌看到,张伯等几位退休老同志正惬意地钓鱼,他们身边的塑料桶里已有三四条巴掌大的鱼儿了。据了解,通过加快对河涌的截污、两岸绿化景观整治,中心城区多条河涌出现了多年不见的鱼虾回游的现象,河涌沿岸居民多年紧闭的窗户亦重新打开。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将新河浦涌、沙河涌、车陂涌等10条河涌列入重点整治计划,加快河涌生态恢复。

  河两岸6米内基本贯通

  在加大截污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着手考虑清淤、补水、绿化及两岸景观建设。据广州市污水治理公司副总经理江秀贤介绍,今年要重点整治的10条河涌,两岸6米内都将打通(除文物等不可拆除物),有条件的还将两岸20米范围内都列入景观带,所有违章建筑一律拆除。记者在黄埔涌沿线已经看到了嫩绿的草地和鲜艳的花朵。

  据市政园林局介绍,近期猎德涌也要加快综合整治,建设亲水平台、人行栈道等;远期将从上游引来活水形成景观水,在中游设置喷水龙头增强亲水效果,在下游珠江新城段与珠江公园相连通,建设一个亲水广场,满足市民休闲、嬉水的需求。

  此外,一头连着白云山、一头接珠江的沙河涌,综合整治将分为天平架段、文教段、商业段、居住段和河口段。天平架段以生态为主,通过增加绿化量来改造环境,再现沙河涌的原风貌。文教段通过休憩、运动场所的设置,加强河涌两岸广场功能与景观的联系。商业段通过超前意识的后现代设计,打造繁华区域的商业风貌。居住段设置浪漫、温馨的环境,给两岸居民交流、休憩、活动的空间。河口段通过标志性的建筑,使街区的热闹与珠江的典雅有机联系在一起。江秀贤特别强调,河涌治理不会背离自然生态。比如:沙河涌河口段设立标志性建筑不会是体量很大的,会结合当地特色、挖掘人文内涵,体现“风之谷”的作用。

  10条样板河追求“个性化”

  市委、市政府已确定对沙河涌、新河浦涌、花地河、猎德涌、车陂涌、乌涌、文涌、黄埔涌、大沙河和新市涌等10条河涌进行个性化综合整治,使每条河涌都能体现一定的文化气息。

  其中,被称为芳村母亲河的花地河将打造成一条“文化长廊、绿色之链”,通过种植大量绿化、敷设弯曲小径,与沿线的园林建筑艺术相辉映,着力体现古典韵味。位于海珠区的黄埔涌,将围绕琶洲和赤岗两座“广州风水之塔”和海珠区爱国名将邓世昌,将河涌景观节点设计成“致远号”造型,寓意“承载海港文化、传颂民族浩气”。位于黄埔区东北部的文涌,将结合城中村的特殊地理位置,通过景观、生物、生态的改造,营造“水萦山野绿,荔映两岸红”的乡居风情。

来源:南方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