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小“科学家”竞技机器人
2013年02月04日 来源:北京日报
上周末,第13届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通州区第三中学拉开战幕,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县的180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近500名小“科学家”携带机器人“爱将”同场竞技。
机器人送“航天员”进“太空”
据介绍,本次机器人大赛开辟“机器人足球”赛、遥控操作的“夺垒奇兵”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等多个赛场,中小学生们在综合技能比赛中,要用自己的机器人帮“航天员”进入“太空”。
“向左,别着急,稳住!”一个小男生趴在地板上一边观察地形,一边提示同伴。在另一名小选手的操作下,机器人挥舞着大铲子般的手臂,缓缓将三名药瓶大小的“航天员”稳稳地从“基地”送入“发射场”。随后,经过清障、燃料运送、点火等操作,机器人推动一个横卧在十字拼装块上的圆木柱,成功实现与“太空实验室”交会对接,并最终完成太空巡游。
“这项比赛考的就是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裁判员介绍,“小选手们不仅要在现场自行拼装机器人、编程、调试,还要准确操作机器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航天任务,难度不小。”
小学生造出楼梯清洁机器人
小型铲雪机器人、智能电池回收机器人、灭蝇机器人……在机器人创意项目赛区,体态各异的机器人卖弄着绝技。其中一个利用红外传感器制作的楼梯清洁机器人,不仅可以攀爬楼梯,还能用带有海绵刷的“双腿”夹住楼梯扶手,一边轻巧地躲避障碍,一边认真进行清洁作业。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机器人比赛了。”楼梯清洁机器人的小主人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刘九泽,去年比赛中,他凭借自制的机器蛇赢得创意项目一等奖。他8岁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名为“机器人擂台”的节目,梦想着拥有一个听自己指挥的机器人,逐渐对研究和制作机器人产生浓厚兴趣。
刘九泽说:“在学习制作机器人时必然会出现失败,我的经验就是‘实验、失败、改进,再实验……’”。
参赛人数增29%
本届机器人大赛在延续以往传统竞赛项目的基础上,首次推出ASC机器人能力挑战赛,机器人只需按引导线行走,完成躲避障碍物等任务即可。
“这个项目门槛低、难度适宜,尤其适合在郊区县青少年中普及。”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透露,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参赛人数增加了29%,其中郊区县的参赛人数增长了90%。“让全市所有孩子享受均衡的科技教育是我们的目标。”据透露,“十二五”时期,市科协将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作出详尽规划。
目前,北京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已经连续举办13届,通过竞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小小科技新星。去年北京代表队在第12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共取得14枚金牌、13枚银牌和7枚铜牌,金牌总数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