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须以粮食安全为前提
2013-01-15

城镇化须以粮食安全为前提

2013年01月1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丁栋 马学玲)中国社科院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今日在京首发。蓝皮书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只能立足国内,不可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城镇化必须以粮食安全为前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3年1月15日在北京举办。
  
  蓝皮书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任何国家都无法为中国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食,中国必须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粮食不同于普通商品,是无法代替的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资,像石油、稀土一样属于战略物资,不能简单地以价格衡量其价值。
  
  “如果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一定的安全线,主要供应国随时可能掐断中国的生命线。”蓝皮书指出,纵使你拥有再多的外汇储备,也断然买不到自己急需的生命物质,那时不要说发展,恐怕连生存能力都不可能有了。
  
  蓝皮书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增加、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具体为: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而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耕地资源紧张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谁来种粮”已是当务之急。
  
  蓝皮书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内粮食消费面临新的复杂形势,迫切需要强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粮食安全观。
  
  蓝皮书分析称,中国粮食生产越来越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城乡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
  
  “这警示我们,粮食生产是一个长链条产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乎三农利益,关乎消费者健康,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民族形象。” 蓝皮书指出,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给予同样的高度重视,应是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新内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