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读者,我说北京市擅拆,不是说金朝,也不是契丹。那时的女真人、契丹人马上治天下,还没学会拆。顶多看那儿不顺眼了就一把火烧掉,也不是常事,因为他们终究十分仰慕中原文化。蒙古人建立了大都之后,建立了完善的水利系统,绵长不绝的城墙,似乎也没有学会怎么拆房子、拆胡同。而且,胡同这个词可能就是蒙古语,四合院也是元朝开始盛行,这样看来,蒙古人还是善于建设的民族。明朝永乐皇帝之后,奠定了北京城的基本格局,四合院已经趋于完善。李自成攻进北京,煤山上逼死了一个皇帝、一个太监,北京城内拷问了若干有钱人,烧了几座宫殿,还没来得及做出更多的“政绩”,就被满洲人赶走了。满洲人管理水平全球领先,十万八旗子弟,居然控制住了庞大一统的大中国,一亿多人口。在那个年代居然就擅长运用金字塔管理模式、点线面控制系统等先进理念。满洲人进了北京城,让内城居民搬迁一空(注意:不是拆迁,是搬迁),八旗子弟们各按旗籍,分片居住,完全是军事化管理方式,秩序井然,建筑基本没有太多毁坏。道光之后,尽管八旗衰微,北京内城还是旗人独享,外城则是汉、回居住。大家和平共处,也没见什么太大的拆迁工程。清朝时期最可恶的是英法联军,无耻地烧掉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园林——圆明园;八国联军也是一群混蛋,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只知破坏,不知建设,估计最后都下了地狱。辛亥之后,当时著名的野心家袁大头除掉了紫禁城乾清门外三大殿匾额上的满文,也没见啥大工程。他忙于当皇帝,对工程不感兴趣。过了几年,北洋政府走马灯似的换总统,大家都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知道政绩再好也没用,所以除了的确交通需要,拆掉了一些牌坊和民间住宅,别的动得少。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控制了北京,更名为北平特别市。不再是首都了,估计搞拆迁也赚不了多少黑钱,所以国民政府的党员们大多安分守己发展华东、华南的经济,北平歌舞升平。张学良还在这里寻觅到了赵四小姐。大家都忙着艺术与生活,没人搞拆迁。“九·一八”之后,日本鬼子进攻长城关隘,北平危机四伏,“偌大个华北,放不下一块平静的课桌了”,大家忙着备战,北平城常常响起空袭警报,连紫禁城都被小日本的劣质飞机扔下一颗炸弹。这段时间没见建设,就是日寇太可恶。“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本鬼子没少干坏事,把紫禁城内的水缸上的金粉都刮下来带回他姥姥家。不过,小日本鬼子们在中国每天做噩梦,不敢拆房子。他们擅长抢钱,不靠房地产挣钱。民国三十四年北平光复,国民政府的大员们忙着抢房子,他们不拆,就是抢得很急,结果后来连政权都没保住。cp新中国成立了,北京人迎来幸福生活。剥削阶级逐步消灭了,大家都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
新的北京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城市,开始从无到有创办工业,轻工业、重工业一块儿上,一片欣欣向荣。增加了GDP,也解决了就业问题,这都是好事。有识学者们说咱们别在内城折腾了,地方太小,咱们去西郊五棵松一带建新北京城吧?但是领导人不同意。可能是那时候五棵松太农村了吧,领袖们没看上(别小看五棵松,现在那儿的房子都卖每平米八千了)。过了几年,领袖们觉得老城门太碍事,妨碍交通,于是几天之内噼哩啪啦都拆光了。又过了些年,建地铁,建二环路,索性连城墙都全拆掉,城砖还可以废物利用,盖个猪圈什么的,多省钱啊!烧一块青砖还得一分钱成本呢!这个不花钱。于是城砖很快都消失了。领袖们发动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确伟大,破了无数的“四旧”,换句话说,也就是拆掉了无数的古代精美建筑,摧毁掉了无数的文物遗迹。拆掉了“旧”东西,留下那么多空地总该干点什么吧?就建了好多方方块块的筒子楼,给伟大首都的革命工作者们居住。当然,也有一些人民广场,方便大家聚会喊口号。那时候政策好,高级干部可以分到很好的四合院居住。这些人民公仆百年之后(绝没有亵渎英名的意思),院子外挂一个“某某同志故居”,就成了今人保护四合院的最好借口。想到这里,我真希望那时候的将军同志们、部长同志们都占上一大块四合院,然后都成为保护区,这样今天的北京城还能够文化璀璨!最不幸的是明朝的于谦将军,豁出身家性命率领军民抵抗瓦剌大军,保卫了北京城,但五百年后自己的于谦祠却被不肖子孙们无情地拆掉了。唐山大地震后,四合院内盖了很多地震棚,一下子很多四合院成了大杂院。很不幸这后来成了某些人拆除四合院的借口。真的很不幸!其实谁都知道是借口而已,但是这块遮羞布可以因某些官员们以改善人民生活的超级谎言而变得流光溢彩。当然,官员们一个巴掌肯定拍不响,实际上有一个利益链条在不断流动,确切地说是现金流在流动,链上的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捞钱。这些人包括鼓噪拆迁的所谓的学者(譬如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吴某某)、内城的开发商们、建筑公司的老总们、牵涉到的各级政府官员们,甚至包括文物部门的官员们。真牛!拆迁本事冠绝古今,自周朝以来,绵延二千多年十多个朝代,至新中国成立,没谁比得上今天的北京市。孟端胡同45号消失了,丰盛胡同71号消失了,大乘胡同1号院消失了,东总布胡同10号院消失了,更多的是整条整条的胡同消失了。这一代北京市政府,应该愧对子孙!没有借口可以遮羞了。
我亲眼见到美丽的门楼坠落在拆房的灰尘中,瓦砾、碎砖、门蹲儿……太熟悉的场景!而且太容易见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登峰造极。大概除了紫禁城以外,一切都可以拆掉。不仅是胡同和四合院,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一样不能幸免,譬如二七剧场。只要开发商和政府看中的,就可以以各种名义拆掉。借口很好找,有现成的数百个借口,随便拿出两个来,就能唬到所有人,包括媒体(所以我常常感到某些媒体缺乏良知)。在拆迁的伟大动力下,一切妨碍力量都是不明智的,因为没有什么力量挡得住他们。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近一两年随着“拆”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剩下的也大多残缺不全,不再是真正意义的胡同。更神奇的是,最近连两年后的奥运会都成了“拆”的借口。首都体育馆是文革期间建成的,虽说老点,但绝不是到了没法用的地步。前些天,也因为要在原址建设新奥运场馆而拆除。我就奇怪怎么不能换一个地方建这个奥运场馆?干嘛非要占用首都体育馆的地方?
一拆一建,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账号因此而丰满?!哎……!唯有一声叹息!作为今人,我感到羞耻!等待某些人良知唤醒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什么呢?我无能为力,写篇文章骂骂街而已。王岐山市长大概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吧?温家宝总理博学多才,精通中国古典文化,肯定也知道建筑文化所承载的民族遗产是多么的厚重;****主席祖籍安徽绩溪,那里就是一个建筑文化非常盛行的胜地……。我希望这些高级官员兼人民公仆们也能看到我的文章,希望他们真的能够阻止住滑向深渊的北京城!我明天就去西安出差。当我每次见到那巍峨屹立的西安城墙,我就想,中国本来该有至少100座这样规格的城墙的,但是,今天,都消失了,消失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青城刀客 写于北京 阴历火狗年三月廿五日
摘自http://www.qingis.com/chai.htm 青城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