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曾是古人盘中美食
2012-10-15

 熊猫曾是古人盘中美食

2012年10月15日    来源:新华网

  专家说,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日前,两位重庆专家所著《大熊猫的起源》赢得中国科普图书最高奖
在最近热映的TVB电视剧《重回三国》中,穿越时空回到东汉末年的主人公,发现漫山遍野都是大熊猫,吃的第一餐竟然就是熊猫肉!
   
  而重庆人上餐馆点菜,常爱开玩笑,比如给老板吼句:“有没有清蒸熊猫?”但这在远古时的重庆人那里,还真不是玩笑话。
   
  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说,在100万-1万年前这个时段里,重庆盛产熊猫,它们已经成为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
  
    10日,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在这个被誉为我国科普图书最高奖的获奖名单中,由两名重庆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所著的《大熊猫的起源》一书捧得大奖。
   
  昨天(10月14日)上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该书的作者之一魏光飚接受了重庆晨报记者专访,为读者揭开了与人类共行了800万年的大熊猫身上鲜为人知的秘密。
  
  吃“国宝”?
   
  大熊猫曾是古人盘中美食
   
  人类与熊猫同行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云南禄丰古猿。
   
  魏光飚说,大家熟悉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官渡智人等数十处遗址里,亦有人与熊猫同行的记录,在我市的奉节、巫山等地的古人类遗址中,专家们也发现过属于大熊猫的骨骼化石。
   
  但在人与熊猫同行的岁月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魏光飚说,从最初的和谐相处到成为餐桌佳肴,再到宠物相待,大熊猫一直与人类形影不离。
   
  魏光飚说,在100万-1万年前的这个时段里,正是在重庆盛产的巴氏熊猫繁衍的鼎盛期,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高度发展期。
   
  “我们考察了许多人类遗址出土的熊猫标本,结果发现,在许多标本上都留有出自古人类之手的砍痕。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那个时代,古人类是不会花大力气去捕杀一只对自己无用的动物的,”魏光飚说,“这些信息显示,此时的熊猫已经成为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
   
  个头很小
   
  熊猫那时和藏獒差不多大
   
  你可知道,如今我们看到的大熊猫曾经没有如此大的体型。魏光飚说,在200万年前,那时熊猫不能用“大”做前缀,因为它们的体型,就跟如今的藏獒差不多。因此,科学家给那时的熊猫,起了个名字叫“小种熊猫”。而它们就是现代熊猫的直接祖先。
   
  如此娇小的熊猫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但我们依稀还能从现在熊猫的幼生期,看出些端倪。魏光飚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熊猫是比较少见的大体型动物生小幼崽的物种之一。
   
  “体重约100公斤的成年熊猫,幼仔出生时却只有巴掌大小,体重在70克-180克之间,仅仅是母体重量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几,就像一只小老鼠。”
   
  魏光飚说,熊猫幼仔的发育很快,1年时间里,就能从一只“小老鼠”长成一只体重达6公斤的大家伙。
   
  有新发现
   
  数百年前重庆或有熊猫生存
   
  在如今的重庆市境内,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一只野生大熊猫的踪影,但你知道吗?在数百万年前,重庆境内曾经是大熊猫的乐土。在高海拔的山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熊猫出没。
   
  魏光飚说,科学家们甚至还在重庆境内找到了6000年前的熊猫骨骼。“如今,这一历史可能又将改写,我们最近发现了新的大熊猫头骨,正在做年代测定,它们生活的年代,应该就在数百年之前。如果测定结果符合推断,那么就可以说明至少在数百年前,重庆境内还有大熊猫繁衍生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熊猫离开重庆呢?魏光飚说,应该是气候的原因,导致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灭绝,才让大熊猫逐渐迁移到了其它地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