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发射器问世
2012-08-16

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发射器问世

2012年8月16日    来源:环球科学杂志

  插图中显示的即为超低阈值纳米发射器的结构。独立的纳米棒放置在约28nm厚的薄银层上。5 nm厚、夹在纳米棒和银膜之间的二氧化硅绝缘层可产生共振电磁场。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与中国的同行合作,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半导体激光发射器。《Science》杂志上将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们介绍,要研制更快、更小、更节能的光子发射器,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半导体激光器的微型化。这项技术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芯片、高敏感度生物传感器、疾病的治疗与研究以及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等多个领域。

  普通的光电子器件利用纳米发射器产生光信号来传递信息,它们已具备替代传统电子电路的潜力。但是,光电子器件的尺寸和性能却受到了“三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

  不过,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系Chih-Kang “Ken” Shih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实现了突破。 “我们研发出了能在低于三维衍射极限下良好运转的纳米激光发射器” 他说,“我们相信这项成果会给纳米科技带来巨大影响。”最近发表的文章中,Shih教授和同事们首次报道了低于三维衍射极限的连续波。发射时,纳米激光器会发出绿色的光,极细的激光已经达到肉眼难辨的水平。

  这种新型元件是由掺杂了氮化铟镓的氮化镓异质纳米棒制成。此两种合金通常应用于LED灯中。在发射器内部,纳米棒放置在薄的绝缘硅层上,而硅层的另一面是一层原子级光滑的银。

  Shih教授的实验室耗费了15年来完善这种材料。“光滑到原子级别”是保证发射光不分散、等离子体激元不逃逸的关键。所谓等离子体激元是指可承载大量信息的电子波。“原子级光滑的激元结构是减少数据遗失的功臣。”Shih教授这样说。

  纳米激光发射器的面世无疑将推动芯片通信的发展。在芯片通信中,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芯片上。采用新型发射器后,电子元件的产热问题可以杜绝。另外,还可避免芯片间传递信息时数据的丢失。

  台湾清华大学的郭尚志(音译)教授指出:“电子和光子大小不匹配曾是实现芯片计算和光电通信的巨大障碍。”郭教授曾是Shih教授的博士生。另外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系的Gennady Shvets教授、台湾清华大学的陈力俊(音译)教授也参与到此项研究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