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蚊子密度高于去年
2012年7月17日
昨天(7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蚊虫密度监测最新结果。居民小区成为蚊子出没的最重“灾区”。北京市蚊虫密度高峰期将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今后一个月内蚊虫密度可能会继续上升。
截至6月底,北京市平均蚊密度为0.65只/灯·小时,比去年同期上升16%。6月蚊虫密度上升明显,6月中旬和6月下旬分别比6月上旬蚊虫密度上升20.4%和35.7%。表明北京的蚊虫密度进入快速上升期。在全市各类环境中,居民社区的蚊虫密度最高,旅游景点蚊虫密度较低,居民社区蚊虫骚扰问题突出。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蚊子密度高于去年,可能与今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有关。至于居民小区成为蚊子出没重灾区,曾晓芃解释说,居民小区有各种盆盆罐罐,容易存积水,为蚊子提供了最好的温床。“我们在公共绿地做监测,由于没有积水,绿地尽管潮湿,蚊子反而没有小区多”。
根据历年来监测数据,北京市蚊虫密度高峰期将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今后一个月内蚊虫密度可能会继续上升。
专家提示,市民在灭蚊方面存在误区,一讲到灭蚊、防蚊,市民往往想到用杀虫剂,其实要想清剿蚊子,最彻底的是端掉蚊子的滋生地,比如积水花盆之类。
据介绍,北京市目前共有300余个蚊密度检测点。
名词解释
只/灯·小时:蚊虫密度由只/灯·小时的数值决定。目前本市检测蚊虫密度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诱蚊灯,在傍晚时将诱蚊灯放在监测点,两个小时后,观察灯中的蚊子数量,然后将结果除以2,得出的数值单位即为只/灯·小时。